近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发布。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从年龄分布来看,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18766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280人,占13.5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

跨步迈入老龄社会的中国,养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老年健康养老需求更是与日俱增。“十四五规划”建议曾提出,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结相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这意味着,“十四五”将成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此时,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成为国家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提质扩容的重要抓手,推动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速走到台前。

如何填平智慧养老路上的“数字鸿沟”?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防走失智能手环、智能护理床、情感陪护机器人等智能养老产品百花齐放,但身为“数字弱势群体”的老年群体真的会使用吗?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其指出要积极开发智能辅具、智能家居和健康监测、养老照护等智能化终端产品;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开展应用试点示范,按照适老化要求推动智能终端持续优化升级。旨在针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遇到的种种痛点、难点,提出解决方案。一时之间,智慧养老被提上日程,更使“数字鸿沟”成为热词。如何打破智慧养老的“数字鸿沟”,相关专家也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

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认为,智慧养老的根本不仅在于技术的“智慧”,更在于它能够针对某种需求场景,解决老年人居家或者在养老机构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会长曾琦则认为,要抓住“养老服务”这个核心,填平智慧养老中的“数字鸿沟”,在摸清老年人真实需求基础上,还需要进行资源整合。

如今,不少养老机构和企业也在积极打造类似平台。然而,碎片化的数据分散在不同机构,形成一座座数据“孤岛”,没能让这些数据释放出最大价值。曾琦认为,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急需对碎片化数据进行有效整合。

“数据集成对科学决策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老龄产业方向博士后郑志刚表示,发展智慧养老,可以通过数据和信息打破机构之间的边界,把各类社会组织、企业及养老机构整合形成新的组织,通过网络实现社会组织、社会机能的协同。

“智能+养老”业态的“数字底盘”或能破局

智慧养老,数据先行。无论是社区养老服务,还是城市智能化健设,打破“数据桎梏”的这一举措,将成为疏通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渠道,为填平智慧养老的“数字鸿沟”指明了现实路径。

以盈嘉“中交数字居家养老平台为例,通过盈嘉BOS智慧空间操作系统结合“BIM+IOT”有效解决了平台一体化服务、大数据平台与智能硬件融合难题。以大数据为依托,实现数据智能驱动政务数据一体化,以建设“聚、通、用”的大数据中心为目标,将民政、卫健等多维数据系统数据进行汇聚,融合大量社会要素,以数据智能驱动政务决策,同时,构建产业大数据中台,形成“智能+养老”的产业形态,基于大数据平台,融合社会资源,赋能业主与服务者,进而实现精准个性化的服务。

盈嘉“中交数字居家养老平台”通过创建业主健康数据分析,实现健康风险预警。通过智能硬件,掌握中交·滨湖雅郡社区老人的基础数值,把握老人即时状况,利用大数据分析,对老人日常行为精准分析和判断,反馈给医师和家属,对老人的健康状况做到提前预知,实现对危害老人生命安全的疾病和危险行为实时预防。挖掘分析服务需求,优化医养供给,通过大数据平台,在现有资源内,优化医养资源配置,提供智能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医养结合产品和服务,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智慧升级,弥补了传统养老方式存在的不足,为解决未来养老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范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