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企频频外迁
一个城市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这座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对应的产业结构。理想状态下,企业的流动性就意味着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
近几年来,北京企业外迁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20年的7年间,北京一共迁出7009家企业,平均每年往外迁出1000家左右,包括制造、零售、批发、运输、仓储等业态。
北京市场监管局曾在2018年发布北京市市场主体发展分析报告,公布了外迁企业的数量、行业等情况。
报告显示:2018年,北京外迁企业一共780家,其中内资企业是766户、外资企业是14户,注册资本一共是894.90亿元,户均注册资本是1.15亿元,迁出企业中超四分之一是迁往津冀地区。
2018年,从市外迁入的企业是141家,其中内资企业是138家,外资企业是3家,迁入企业注册资本一共是484.42亿元,户均注册资本是3.44亿元,大于迁出企业。
北京留不住企业了?
那么,随着北京迁出企业增加,有些人就开始怀疑,北京是不是留不住这些企业了?
其实不然,出现这种现象跟种种政策引导有关。
一方面,北京正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可以看出,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传统的“经济中心”并不在其中。
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主要是将一般制造业,特别是高耗能、高耗水产业,区域批发市场和专业物流中心、医疗教育与公共服务疏解出去。
为此,北京将通州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作为北京新的两翼。近年来,北京市级机关35个部门共1.2万人搬入通州办公。2017年雄安新区成立后,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开通,中央在京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不断入驻。
另外一方面,京津冀协同发展效应在持续释放,比如,2018年迁往市外企业中有27.3%迁到了河北、天津。
此外,为了提升金融业风险防控能力,北京市加强了对投资类企业的监管,以及同行业竞争也加剧了企业外迁。
到了2021年,北京企业的变化就更明显了,今年上半年,东城区迁往京外企业就有18家,注册资本迁出总额是100.87亿元;注销企业是1792 家,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这三大领域。
总的来看,今天的北京,正在主动调整传统经济中心的那些传统行业,重新塑造自贸区和金融中心的一些新产业,比如,北京证券交易所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