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声声新年倒计时中,中国光伏产业正式挥别了激情而又魔幻的2022年。
持续高位的产业链价格在最后一个月出现了戏剧性变化,全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再创历史新高,跨界光伏案例层出不穷,N型技术量产正式迈开脚步······不可否认的是,过去一年,中国光伏产业飞速发展,变革也在提速演化。
【资料图】
新年伊始,一些有情怀的光伏龙头企业通过一篇篇新年致辞,开启了对2023年的产业展望。
例如,几乎每年新年致辞都不会缺席的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希望“2023年,狠狠生长”。
2022年1月26日足以载入晶科能源的公司发展史,这一天,李仙德正式敲响了上交所的金锣,晶科能源终于登陆科创板,并超额募资百亿元,跻身千亿市值光伏公司之列。
在2022年的最后一天,李仙德说,要“养好自己,2023年才能在赚钱的路上一路狂奔,把多亏的亏回去,把少赚的赚回来。”
作为一家老牌组件龙头企业,在资本和产能的加持下,晶科能源一度在2022年上半年重新夺回全球组件出货量第一的宝座。尽管下半年行业竞争激烈,该公司龙头老大之位并不稳固。但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晶科能源累计出货量超过130GW,组件产能提升至70GW。
不过,对于如此体量的龙头企业,产业链环节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发外界担忧是否会对晶科能源本身带来连锁反应。比如,当硅料价格在2022年最后一个月迎来急跌时,李仙德自曝总会被提问:硅料价跌,对公司有什么影响?
李仙德坦言,对于晶科能源而言,“它的长期战略、中期技术路线和短期产能规划都不会因为某个原辅料的周期性涨跌而改变,最多也只是步调频率的调整。”“硅料跌了,组件会不会跟跌,大概率不会,或者说没有那么快反应,或者说不需要那么快反应。”
他直接以N型TOPCon为例,认为其产品的性能价值完全可支撑它在目前的价位水平。“如果要降,也是因为我们N型规模更大了、良率更高了、供应链更稳定了、生产成本更低了。”
从李仙德的致辞中不难看出,“稳价”成为晶科能源在2023年的关键词之一。
相较于李仙德要在2023年“狠狠生长”,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选择“用时间打败时间”。
朱共山在2023年元旦献词中表示,企业家精神驱动协鑫永远把“盈利是善,亏损是恶”作为经营的第一天条。“寒气仍将持续,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现金流、利润率和价值链,关注‘粮草’和‘棉袄’。”
事实上,协鑫集团在2022年亦有“执念”。当硅料价格成为年度话题时,重新聚焦硅材料的协鑫科技过去一年在颗粒硅上狠狠发力,试图把过去丢失的优势追回来。
不负所望,协鑫科技在2022年迎来了史上最佳的盈利年份。仅在前三季度,该公司光伏材料业务的利润约127亿元。此外,随着包头基地一期10万吨首个2万吨颗粒硅模组在12月底前正式投产,协鑫科技颗粒硅产能将达到26万吨。并且,未来三年,该公司计划以每年约20万吨的新增产能速度继续提升颗粒硅产能规模。
“后疫情时代,链接大于拥有,共生才是王道,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将成为差异化互补的朋友。”经历了起起落落的朱共山,他的新年致辞中多了一份柔和的坚韧。
对时间保持敬畏之心的还有隆基绿能。
12月30日,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与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来了一场年终对话。钟宝申在这场对话中的部分观点,亦被总结为隆基绿能2023年新年献词的主题:穿越周期,与时间做朋友。
钟宝申表示,“对隆基来讲,2023年整体发展速度应该会比2022年更快一些,发展的过程更多体现‘润物细无声’,不会有像卫星发射那样惊人的事情。”
对于产业的未来发展,钟宝申保持乐观,但他也意识到,光伏行业其实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淘汰赛。“我希望广大同仁能够认识到行业发展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同时每一个参与的企业都要意识到,我们这个产业对于社会、客户的责任,不要为了短期利益忽视对客户的长期责任,为了短期的利益扩大未来的风险,要把我们产品质量和对客户的责任尽到,在这样的前提下大家来充分竞争,寻求自己的生存之道。”
实际上,无论是李仙德、朱共山还是钟宝申,龙头光伏企业的掌舵者们对中国光伏产业未来的发展都持有坚定的信心。
因为,在2023年,中国光伏行业第一个年新增百吉瓦的时代就要来临。
就在12月30日,202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这场会议上,一组数据令人振奋——预计2023年风电装机规模达到4.3亿千瓦左右,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4.9亿千瓦左右,两者累计装机达9.2亿千瓦。结合2022年的新增装机数据,这意味着,2023年全国累计新增风光装机规模将达到1.6亿千瓦(即160吉瓦)。
根据测算,2022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约40吉瓦,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或超过80吉瓦。按照此比例,2023年风光新增装机规模的构成中,光伏超过百吉瓦将是大概率事件。
如此看来,属于中国光伏产业的又一个“大年”已然奏响序章。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