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程浩惠州报道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总投资超100亿美元,中海壳牌三期总投资超520亿元,恒力(惠州)PTA项目总投资150亿元……近一年来,随着国内外众多企业纷纷到惠州投资或增资扩产,惠州发力万亿级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一块重要拼图。

根据2022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惠州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5项指标增速位居广东省第一。依托大项目大平台建设,带动惠州实现经济增速领跑广东。


(资料图)

与此同时,在广东省内,江门、汕头、湛江等第三梯队城市也在纷纷崛起,加快布局新兴产业,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带动了粤东西北区域经济向上突围。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表示,2022年在超预期因素影响下,一系列企业纾困政策的出台和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为增强工业发展韧性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而大产业大项目建成落地和高新技术企业优异表现,成为广东第三梯队城市逐渐崛起的重要原因。

胡刚认为,当前区域发展不平衡仍是广东最大短板,未来广东要继续做强做优战略性支柱产业,高起点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发展未来产业,打造珠三角高端制造业核心区、东西两翼沿海制造业拓展带、北部绿色制造发展区,促进产业由集聚化发展向集群化发展跃升,推动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大产业大项目助推惠州GDP增速领跑全省

在惠州大亚湾石化区仅半小时车程之外,坐落着惠州比亚迪基地,涉及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和电子信息三大领域,从惠州研发生产的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产品源源不断供应给比亚迪深圳工厂,成为深圳比亚迪集团的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之一。

据2022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惠州前三季度GDP达3800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4%,GDP增速时隔7年重回全省第一、工业投资占比创10年新高。

在“双区”建设和深圳都市圈机遇下,继惠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首次提出实施深度融深融湾行动后,惠州于2022年推出深度融深融湾八大专项行动,在交通互联、产业互补、平台共建等八大领域实施33条举措,全方位“融深融湾”,为惠州产业发展积蓄新动能。

惠州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石化之都”和“能源大市”,拥有广东唯一的国家重点建设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多年来,惠州持续推动大型产业大项目落地,大亚湾已形成炼油2200万吨/年、乙烯22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在紧邻大亚湾石化区的惠东县白花镇,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正向着千亿园区的目标加快迈进。当前,惠州正下大决心布局万亿级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根据计划,2025年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将达5000亿元,初步建成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

近年来,惠州打出一套实体经济升级战法,坚持制造业当家,持续推动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和大企业落地,建设“3+7”工业园区,发展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生命健康“2+1”产业集群,带动惠州这座“万亿工业大市”实现经济增速领跑广东。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配套重件码头首船成功靠泊,标志着这个总投资约100亿美元的外资大项目进入生产设备安装阶段。投资20多亿元的亿纬锂能总部研发中心落成,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电化学能源研究基地;全球特种化学品巨头科莱恩扩建大亚湾工厂,以增强中国乙氧基化工厂的产能。工厂增资扩产、项目加速签约落地,成为2022年惠州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惠州坚持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70%以上保障工业项目,“3+7”工业园区提档升级,凭借土地空间广阔、综合成本较低等优势,惠州逐渐成为深圳创新资源首要承接地和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企业跨市布局,产业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普遍存在。

据统计,2022年1—10月,惠州引进来自深圳的项目258宗,计划投资总额683亿元,平均每天引进深圳项目投资约2.25亿元。

胡刚认为,惠州GDP增速领跑全省是近年来狠抓大产业大项目的结果,凭借距离深莞较近的地缘优势,以及政府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形成了对粤港澳大湾区优质项目的吸引力,有大园区和大项目建设的“压舱石”支撑,带动惠州工业经济加快突围。

胡刚表示,相比广佛莞深而言,目前惠州经济体量还比较小,中小企业特别是科创型企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尚不明显,发展潜力很大。下一步要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加快“融深融湾”步伐,继续推进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扩展和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进一步做大做强制造业。

广东第三梯队城市加速崛起

2022年,除了惠州的经济运行表现优异外,广东其他第三梯队城市表现同样抢眼。2022年前三季度,江门市GDP增速位居全省第二,汕头、茂名、中山等地经济表现同样亮眼。在广东第三梯队城市中,肇庆、湛江等城市在2022年也频频“出圈”,这些“新星”城市正在冉冉升起,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经济增长的背后,是这些城市不断寻找新赛道、布局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动能转换、产业结构优化。

最近一年来,江门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安全应急、硅能源等新赛道,江门新能源电池、“双碳”产业园、安全应急、生物医药等10个新的特色产业园加快谋划建设,广东(江门)硅能源产业园按照产、学、研、物流、应用“五维一体”硅能源产业发展布局加速成型。

作为经济特区和省域副中心城市,近年来汕头市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持续发力,目前正在打造一个千亿级的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园区),向2000亿元新能源产业集群迈进。

从产业布局来看,如今粤东西北地区对珠三角地区转移的产能已然不是照单全收,而是利用自身地理、能源和市场需求优势,高标准引入珠三角产业基础和技术研发资源,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发展未来产业。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制造业大平台正在走出一条从梯度转移到区域共建,再到携手升级的向上突围之路。

根据《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广东将把珠三角地区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基地,把粤东粤西建设成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推动粤北绿色转型升级。

胡刚表示,虽然第三梯度城市在2022年表现可圈可点,但受经济体量和城市能级影响,目前并不能改变广东整体的经济结构。据统计,2022前三季度珠三角九市GDP总值达74348.52亿元,占全省比重仍超过八成。当前第三梯度城市普遍面临要素集聚能力、产业结构层次和发展活力等方面的短板,在高端科技、人才和现代服务业资源等方面缺位的情况下,步入由要素驱动转换为创新驱动的新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难度将更大。

胡刚认为,汕头、湛江、江门等城市的崛起将进一步推动广东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这些城市在经济动能转换、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仍有很大潜力亟待发掘,未来需要不断挖掘能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的特色产业,找准产业发展方向,抓住产业发展新机遇,勇于开辟新赛道,加快实现新突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