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较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在连续3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重回扩张区间。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回升。不过,生产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仍低于临界点。


(资料图片)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1月份采购经理指数重返扩张区间,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与2022年12月份相比发生明显积极变化。但同时也要看到,1月份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仍然较多,市场需求不足仍是当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首要问题,我国经济恢复发展基础需进一步巩固。

市场供需两端稳步回升

随着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广泛落地,加上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效果持续显现,市场需求短期内快速释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PMI新订单指数为50.9%,较上月上升7个百分点,升幅明显,在连续6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回到扩张区间。在需求回升以及人员流动趋于宽松的带动下,企业生产活动也稳定恢复,生产指数为49.8%,虽仍位于50%以下,但较上月上升5.2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的势头。从业人员指数为47.7%,较上月上升2.9个百分点,显示企业用工需求回升。

“结合历史经验,由于春节假期对员工返岗干扰,对1、2月企业生产经营构成一定扰动,但疫情对经济活动干扰趋势减弱,很多企业在今年春节留工过年、轮班排产,也促成了生产端的稳定恢复。”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周茂华认为,目前疫情对制造业生产、流通等环节影响明显减弱,这与各省疫情错峰,且高峰期持续时间较短有关。同时,一揽子纾困、稳增长政策和接续措施支持,制造业生产环境和企业经营预期明显改善,企业增加库存、扩张投资产能意愿整体在增强,制造业复苏的拐点已基本形成。

从制造业细分行业来看,21个细分行业PMI中,18个细分行业PMI较上月上升,11个细分行业PMI高于50%,显示大部分制造业细分行业有稳步回升趋势,经济恢复的联动性较好。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表示,稳经济大盘政策不断形成实物工作量,促进了装备制造业的恢复。装备制造业PMI为50.7%,较上月上升4.7个百分点,该行业的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较上月上升超过10个和5个百分点,显示装备制造业的国内外需求均加快回升。

同时,1月份消费品制造业PMI为50.9%,较上月上升4个百分点,其中新订单指数为52.4%,较上月上升超过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2.5%,较上月上升5.1个百分点,该行业的新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超过11个百分点,达到55.6%的高位,显示消费品和高技术制造业产品市场需求回升较为突出,并带动了两大行业的生产活动稳定回升。

企业信心明显增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PMI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6%,高于上月3.7个百分点,升至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近期市场恢复发展预期向好。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企业对行业发展信心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采购量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分别为50.4%和49.6%,较上月上升5.5个和2.5个百分点,其中原材料库存指数创2019年以来新高,显示企业加大了原材料采购和储货力度以备生产。

周茂华表示,中国经济开始展现较强的底部回升态势,前期被压抑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各地召开的“新春第一会”也纷纷表态要狠抓经济,并大多对一季度经济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企业对后市经济预期较为乐观。

“当前经济运行呈现明显趋稳回升态势,但也要看到,这种回升是在经济增速连续放缓基础上实现的回升,指数水平依然偏低,仅略高于50%,回升势头仍需进一步巩固。”文韬指出,目前市场需求不足问题仍然突出。虽然企业接单回升,但整体来看市场需求仍然不足。调查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仍达53.2%,连续7个月超过50%,显示企业对市场需求不足的感受比较强烈。

文韬进一步分析,目前外部需求走弱问题尤为明显,1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1%,虽较上月上升接近2个百分点,仍处于相对偏低水平,且较去年同期水平下降2.3个百分点。在国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地缘政治冲突持续的情况下,外部需求持续收缩将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周茂华也提醒,考虑到海外通胀继续维持高位,原材料购进成本指数走高,在国内需求回暖的大背景下,国内仍需要对潜在输入通胀风险保持警惕。制造业部门需要进一步提质增效,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国内能源、原材料等商品保供稳价措施仍不能懈怠。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