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月份,官方制造业PMI为50.1%,较上月回升3.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高于上月12.8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9%,较上月提高10.3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升至扩张区间,经济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业内看来,PMI作为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并重回扩张区间,体现出中国经济在疫情达峰后正走出谷底,呈回升态势。随着疫情冲击继续消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市场信心逐渐提升,复苏基础将不断夯实,尽管在经济复苏仍有可能出现反复,但不断向好的趋势将有望延续。

供需两端改善,企业信心回升


(资料图)

数据显示,1月份,制造业PMI较去年12月提升3.1个百分点至50.1%,不仅重返扩张区间,并创出2020年3月份以来的最大升幅。同时,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8个高于上月。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介绍,制造业PMI在供需两端上,同步出现改善。“1月份,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8%和50.9%,高于上月5.2和7.0个百分点,制造业产需景气水平明显回暖,但受春节假日因素影响,生产改善力度小于市场需求。”

从行业情况看,农副食品加工、医药、通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9个行业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其中医药制造业产需增长明显,两个指数均升至65.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同时,各规模企业的PMI均有回升。其中,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2.3%、48.6%和47.2%,高于上月4.0、2.2和2.5个百分点;调查结果显示,大、中、小型企业中反映劳动力供应不足的比重均低于11.0%,较上月明显下降,员工短缺制约生产的情况有所缓解。

并且,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行业和高耗能行业PMI分别为52.5%、50.7%、50.9%和48.6%,高于上月5.1、4.7、4.0和1.2个百分点,景气水平不同程度改善。从市场需求看,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5.6%、52.3%和52.4%,高于上月11.2、10.3和8.5个百分点,均升至扩张区间,行业市场需求有所回暖。

企业信心明显增强。1月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6%,高于上月3.7个百分点,升至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近期市场恢复发展预期向好。

服务业景气水平结束回落走势

1月份,非制造业景气水平出现触底回升。数据显示,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上升12.8个百分点,不仅结束了连续6个月的回落走势,同时还回升至扩张区间。

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5个位于扩张区间。其中,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货币金融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高于上月24.0个百分点以上,重返扩张区间,表明居民生活半径重新打开,消费意愿明显增强,市场活跃度回升。

建筑业景气同样上升。数据显示,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4%,高于上月2.0个百分点,建筑业总体保持较快扩张。此外,此外,1月份,建筑业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回升8.6个百分点至57.4%,显示重大项目建设对于建筑业尤其是土木工程建筑业仍在继续产生推动。

不过,在专家看来,尽管当前建筑业全面向好,但与高频指标不尽一致,同时房地产业尚未明显好转。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本报记者指出,1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40.5%,降幅较上月的-21.0%继续扩大,房地产交易量仍然偏弱。

“1月,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同比-13.4%,去年7月以来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房企拿地意愿低迷。如何稳定住房投资和住房消费,将是2023年的政策难点之一。”温彬称。

经济已站在内生性复苏的起点

在业内看来,PMI作为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并重回扩张区间,体现出中国经济在疫情达峰后正走出谷底。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表示,往未来看,经济已站在内生性复苏的起点上。

同时,对于1月份经济之所以呈现回升迹象,多位专家普遍认为可主要归因于以下几点原因:一是由于疫情冲击消退。疫情冲顶之后,人员流动趋于恢复,经济社会运行逐渐向正常水平靠拢。同时,元旦和春节期间,旅游出行人数和旅游收入恢复率触底反弹。

二是稳增长政策延续。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目标之后,部委和地方均把稳增长作为第一要务,一系列促消费、稳投资政策得以延续,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信心均得到提振。

“不过也要看到,在12月宏观经济遭遇冲击的背景下,作为环比指标,1月制造业PMI仅微幅高于荣枯线,表明当前宏观经济还面临一定压力。”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表示,如出口增速承压,1月新出口订单仅为46.10,依旧位于荣枯线之下,且处于历史低位区间。

就当前存在的短板问题,温彬也给予赞同。他指出,1月新出口订单仍处于收缩区间,全年外需走弱将是大概率事件,出口极有可能从过去三年的拉动因素转为拖累因素。

“此外,房地产市场仍然偏弱。近一年来,政策从供需两端双向发力,引导房地产行业风险缓释,但居民购房和企业拿地意愿尚未得到扭转,房地产市场见底信号尚待明确。”温彬称。

同时,财信研究伍超明团队还指出,在1月份的制造业PMI数据中,尽管大中小型企业PMI全面回升,但由于大型企业更受益于稳增长政策、中小型企业信心恢复偏慢,“小型企业PMI连续21个月低于临界值,显示小型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仍大,政策需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专家继续坚定看多中国经济

展望全年,温彬预计,经济复苏仍有可能出现反复,但不断向好的趋势将有望延续。“随着疫情冲击继续消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市场信心逐渐提升,复苏基础将不断夯实,预计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5.5%左右,大幅高于上年的3.0%。”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节后开复工加快具备诸多有利条件,继续坚定看多中国经济。宏观主线转向内需增长为主,驱动包括:新时代“朱格拉周期”带来的制造业投资强劲,稳增长“加力”带来的基建投资韧性,疫后修复及地产链的拖累减弱等。

“当前,应加大宏观财政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并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明确的产业、科技、社会三大政策部署协调配合,形成推动经济实现强有力内生性复苏的合力。”张奥平认为,今年经济工作将以“改善预期、提振信心”为基础和关键,当下我们有理由以理性乐观的心态,走在经济周期曲线之前。

温彬表示,春节之后首个工作日召开的国常会,要求上下共同努力,持续抓实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巩固和拓展经济运行回升势头。特别要针对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乘势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保稳提质。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