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国首次发现奥密克戎新亚型”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3月17日,中国疾控中心网站发布最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China CDC weekly)》,2月14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采集并送检的样本中检测到奥密克戎毒株的共同感染。


【资料图】

2022年12月23日,这位患者报告食欲不佳,12月29日,出现疲劳、咳嗽,新冠感染检测呈阳性。2023年1月4日,患者出现寒战和发烧(体温38.9℃),并伴有咳嗽症状,住进云阳县中医医院但未明显好转,1月5日出院。1月6日,该患者住进重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传染病科。从1月6日到2月12日,8次核酸检测呈阳性。

研究人员于2023年1月28日和2月7日从患者身上采集上呼吸道样本,分别命名为YB20230158和YB20230202,这两个样本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分支,不同于奥密克戎亚变体BA.5.2.48和BF.7.14.突变位点分析显示,两个样本都含有奥密克戎亚变体BA.5.2.48和BF.7.14的特异性定义位点,患者同时感染了奥密克戎亚变体BA.5.2.48和BF.7.14.

文章称,目前在重庆流行的主要严重急性呼吸系综合征病毒2型毒株为BA.5.2.48(>90%),其次为BF.7.14(约3.8%)。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关于BA.5.2.48和BF.7.14共同感染的报告,特别是在重庆,BF.7.14比例相对较低。

研究人员提醒,监测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变异株应作为识别合并感染和重组病例的重要策略加以推广。随着各种变种在一个地区共同传播的风险不断增加,对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变种的监测,特别是对免疫缺陷的关键人群的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世卫:今年有望不再将新冠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据澎湃新闻,世卫组织17日表示,今年有望不再将新冠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据世卫组织官网显示,在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世卫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世界“现在的情况肯定比大流行期间的任何时候都要好得多”。他解释称,过去四周每周报告的死亡人数首次“低于三年前我们第一次使用‘大流行’(pandemic)一词时”。

“我有信心,我们可以在今年内宣布,新冠作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正式结束。”不过,谭德塞也补充称,目前我们还没到那一步。上周,仍有超过5000例死亡报告。对于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来说,5000人太多了。

世卫组织突发卫生事件规划执行主任瑞安也在发布会上说:“我认为,我们已接近可以把新冠视为季节性流感一样的疾病。”

世卫组织于2020年1月30日宣布新冠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世卫组织的最高级别警报。当年3月11日,该组织宣布将新冠疫情定性为全球“大流行”。今年3月11日,也是世卫将新冠定性为“大流行”的三周年。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