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湖南东安县端桥铺镇汉寿村党总支带领村“两委”依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创建“田管家”,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托举小农户融入现代大农业。
“田管家”的运行模式,就是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将小农户组织起来,帮助解决一家一户粮食生产中“种不了、种不好、种起来不划算”的难题,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根据小农户意愿,发展单项、多项或全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满足小农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资料图片)
“孩子外出务工,我们年纪大了,有了‘田管家’帮忙,省事又省心。”村民谭艮生望着绿油油的禾苗说,通过“田管家”的机械化生产社会化服务,每亩农田每季可节支增收350多元。
春耕春插本该是最忙碌的时期,村里种田大户谭小平却成了“甩手掌柜”。“120亩稻田都交给了‘田管家’,比去年要轻松得多。”谭小平说。
汉寿村村会计刘志高介绍,推行“田管家”以来,种田好像“点菜”,代育、代耕、代插、代防、代收都能享受全程机械化托管服务。农户每亩净节约开支200多元,每亩还增产100多斤,算起来每亩水稻每季可节支增收超过350多元。为规范运行,村里还出台了《端桥铺镇汉寿村“田管家”服务财务制度》,自觉接受上级财政部门监管,让群众放心。
截至目前,“田管家”共收到农户缴纳的服务费24万余元,已托管农户127家、早稻面积1130亩,占早稻任务1283亩的88%,等双季晚稻插完,预计汉寿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资产收益将达到50万元左右。
“‘田管家’的核心是抓住农村改革社会化服务‘统’得不够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与分散的小农户缔结好利益联结机制,提供可持续的长效服务。”刘志高认为。
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农业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推进农村改革,有必要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做文章,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近年来,东安县从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等环节入手,推行“十代”机械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积极带领小农户连上大市场,融入现代大农业,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包括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内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农业服务企业组织起来,发展单项、多项或全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有效满足小农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围绕“如何种好地”,东安县还注重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服务质量,引导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加力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深度融合,全力推进使用农业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
该县芦洪市镇西江桥村成立应阳红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700余万元建设20000平方米的育秧大棚,建成永州市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农业智能化集中育秧中心,配套运用密室催芽房、耕播收成套智能设备、农抬头数字农业云平台和智慧水肥一体化系统,全力提升智慧化、智能化水平,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
东安通过建立紧密的“村党组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合作模式,深化“党建+粮食生产”专项行动,旨在将农村党组织服务的有形之手、市场调控的无形之手和农民勤劳的奋斗之手紧密连接在一起,放大抓党建促粮食生产引领带农,落实涉农政策激励惠农,发展集体经济壮农,拓宽富民兴村增收渠道的综合效应,努力营造村集体增收、小农户增效、乡村增色的多赢格局,托稳粮食生产底盘。
“下一步,我们将针对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多元、综合服务效能存在差异等现状,围绕增强服务能力,完善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半径,着力在专业水平、服务能力、服务规范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专业化水平,带动更多的小农户融入现代大农业,连上大市场。”东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唐奕祥说。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