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时节农事重。6月以来,河南、安徽、江苏、陕西等地紧抓降雨间隙和晴好天气,组织力量加快抢收成熟小麦,全国日均收获面积1500万亩以上,掀起了“三夏”麦收高潮。
【资料图】
与此同时,夏粮收购、夏播夏管等工作也在有序展开。各地因地制宜抢抓农时,进一步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今年夏收进度已经过半
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20%左右。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截至6月7日,全国已收冬小麦达1.64亿亩、进度53.8%,其中安徽进度过九成,河南过八成,江苏过三成,山东、陕西进入收获高峰,河北麦收开镰。
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今年的夏粮长势明显好于去年,为了变“丰收在望”为“丰收到手”,必须做好农机的调度和保障等工作,确保夏粮应收尽收。
从全国层面看,今年“三夏”预计投入1650万台(套)各类农机装备,开展夏收、夏种和夏季田管机械化作业,其中联合收割机60多万台,机具总量供给充足,可以满足“三夏”生产需求。
“‘三夏’期间,我国将组织麦区6000多支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伍,做好应急支援准备,帮助‘小、散、偏’地块和机收有困难的农民群众落实作业机具,努力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王甲云说。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还要求,各地交通运输、农业农村部门建立部门协调工作机制。通过强化公路运输通行服务、优化大件运输许可办理、加强路网监测调度和路况信息播报服务等措施,做好农机跨区作业通行服务保障工作,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把夏粮收购摆在更突出位置
5月下旬,北方冬麦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降雨天气过程,部分地区发生“烂场雨”,给粮食生产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
“小麦成熟后如果不及时收割,在田间可能发芽霉变。如果种麦农民无法将阴雨天收割的小麦出售,就可能影响农民的粮食生产能力和种粮积极性。如果发芽霉变小麦在市场流通,进入到口粮消费领域,也会冲击粮食质量安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
各方正在采取行动,积极应对。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日前在河南调研时要求,用足用好各类主体的烘干设施,指导推广分段式烘干措施,开放除高速公路、国道外的公路、文化广场、学校操场等空间场地用于露天晾晒,尽量降低小麦含水量。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近日召开会议要求,把夏粮收购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加强家庭储粮技术指导,帮助农民减损增收。
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多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夏粮收购工作的通知》,要求妥善做好收购工作。对于符合食用标准的小麦,积极组织产销对接,引导实行市场化收购;对于只能用作饲料和工业用粮的超标小麦,由当地政府分类做好收购,严防不合格粮食流入口粮市场。
全力以赴抓好夏季田管
“芒种后,忙种豆”。农业农村部近日召开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场观摩交流会,部署夏播夏管重点工作,推动带状复合种植往深里走、往细里做。
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要途径。
会议要求,各地务必提高认识,深刻理解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重要性,坚定信心,强化措施,千方百计落实夏播面积,全力以赴抓好夏季田管,确保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在河南许昌,350万亩小麦抢收工作落地后,夏种随即展开。当地正通过引导农机加装卫星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等措施,提高玉米大豆的播种质量和效率。
据悉,2022年是我国大面积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第一年,总体成效良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全国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872万亩,比国家下达的试点面积增加了356万亩;从产量看,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平均亩产538公斤,大豆平均亩产124公斤,基本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
“今年将在巩固去年成果的基础上,新增500万亩种植面积并将试点省份增加至17个。今后一个时期,带状复合种植要持续稳步扩大实施规模,总结示范推广经验,持续增强大豆和油料保障供给能力。”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