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现代煤化工产业需走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的现实路径,且刻不容缓。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再次重磅发布煤化工新政,其中要求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已建项目须在2025年底前完成改造升级,主要产品能效须达到行业基准水平以上,届时能效仍在基准水平以下的项目予以淘汰退出。
《华夏时报》记者获悉,近期,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在2023煤化工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大会上公开称,当前,我国现代煤化工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面临着二氧化碳排放、水资源短缺、终端产品雷同和环境治理四大挑战,未来煤化工产业要在六方面取得新突破。
(资料图片)
现代煤化工面临四大挑战
据悉,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现代煤化工则通过技术和加工手段,能够将煤生产出替代石化产品和清洁燃料。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煤化工产业取得了重要进展,成为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新的重要增长点。”李寿生告诉记者。
记者查询发现,上次国家出台现代煤化工产业方面的政策是在2017年,也就是6年前。
彼时,《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首次创新提出了建设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和煤化工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两大创新理念,并明确了深入开展产业升级技术路径、实施优势企业挖潜改造等八项重点任务,及严格项目建设要求、规范审批管理程序等六条保障措施。
2022年7月,发改委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时称,对2017年印发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实施情况开展了评估。5年来,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在产业规模、结构布局、技术创新、节能降耗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能耗水耗较大、“三废”排放较高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资源要素约束加剧,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而近期下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结合了2017年《方案》的实施情况以及产业发展面临的能源安全、生态环保、水资源承载能力等形势任务,目的是进一步强化煤炭主体能源地位,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通知首条“规范项目建设管理”中要求从严从紧控制现代煤化工产能规模和新增煤炭消费量,《方案》明确的每个示范区“十三五”期间2000万吨新增煤炭转化总量不再延续。确需新建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应确保煤炭供应稳定,优先完成国家明确的发电供热用煤保供任务,不得通过减少保供煤用于现代煤化工项目建设。这无疑对接下来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我国现代煤化工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面临着二氧化碳排放、水资源短缺、终端产品雷同和环境治理四大挑战。”李寿生进一步指出,不过,他也强调,“挑战就是机会,依靠技术创新,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应对挑战,实现新突破,开创中国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新未来。”
未来要在六方面取得突破
煤化工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2022年,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原料煤转化量约3.5亿吨标煤,约占煤炭消费量的11%,已经成为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也是石油化工产业的重要补充方式,是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内容。
记者留意到,国家发改委此次下发的通知中强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引导现有现代煤化工企业实施节能、降碳、节水、减污改造升级,加强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强化能效、水效、污染物排放标准引领和约束作用,稳步提升现代煤化工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未来要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大文章,重点要在煤化工产业的产品高端化、技术路线多元化及工艺路线低碳化方面深耕细做。”石油和化工规划院副院长李志坚也向记者说道。
实际上,记者了解到,煤化工企业这些年确实也在以实际行动从顶层设计、技术选择和工艺路线等多处着手,来推动行业的低碳发展。
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俊杰强调,做好一体化顶层设计和优化是煤化工项目高质量发展的制胜基因。企业要主动顺应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要求,在双碳目标的约束下,全面推动源头减碳、过程控碳、末端用碳。
李俊杰进一步表示,目前,公司制定的具体的发展路径是,坚持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发展,强化科技创新、数字赋能,耦合绿电、绿氢、液态阳光等新能源,布局精细化工、新材料、高端煤化工产品,推进煤电化与新能源深度耦合的园区式协同发展,实现延链补链强链。
煤化工与绿氢耦合对于煤化工产业低碳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何祚云强调,煤炭碳多氢少的结构决定了煤化工生产会有大量碳排放,如果采用绿氢替代煤化工的变换氢,与煤气化合成气进行配气,将氢碳比提高到2以上,就可以减少煤化工生产过程中碳排放。
此外,关于未来煤化工产业发展如何突破?李寿生重点指出要在六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煤制烯烃、芳烃终端产品高端化、差异化的新突破;二是煤油混炼创新技术的新突破;三是煤直接生产化学品技术的新突破;四是CO2资源化利用的新突破;五是煤炭分质利用技术的新突破;六是绿色节能节水新技术的新突破。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