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丽友想在中国市场需要“新朋友”。
好丽友集团在1990年代通过“好丽友,好朋友”这句广告词,让中国消费者熟知了巧克力派。而作为该公司一直以来的明星单品,在消费环境的改变中,主打高糖高热量的派却越来越不受中国消费者欢迎。
根据好丽友食品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好丽友集团营收共计1.39万亿韩元。其中,中国业务收入为5616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30.6亿元),同比减少1.2%。中国市场的营收占该公司整体收入高达四成,也是其韩国本土之外的最大海外市场。
(资料图片)
从品类来看,巧克力派的销量增长放缓。
在2023年第一季度,除了糖果类保持34%的增长外,好丽友其余品类销量皆呈下降趋势,派类减退最为明显,销量跌幅达到了25.1%。
到了二季度,在保持增长的品类中,派类相较于其他业务增速显得落后。2023年二季度在中国市场,派类产品占据所有品类销售的三成,销售业绩增长率13.4%;而口香糖、糖果、巧克力类则引领销售,同比增长108.6%;饼干类销售增长26.4%。
图片来源:好丽友官方微博
好丽友食品成立于1956年,与乐天、农心和CJ(希杰)同属韩国四大食品公司。1995年12月,好丽友食品有限公司在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1997年好丽友·派正式生产并投入中国市场,此后陆续推出了呀!土豆、薯愿、好友趣、好多鱼等近30款产品。
但随着近年来人们对高糖高热量食物兴趣退减,以巧克力派为主导的好丽友业绩也不断放缓。
财报数据,2021年好丽友中国市场收入62.5亿元,相较2020年70亿元的营收同比出现下滑——这是好丽友进入中国市场后营收首次出现下降,随后其业绩也波动不断。
至于业绩变化的原因,根据好丽友2022年发布的一份公告来看,一方面与原辅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大单品派类成本承压有关。但另一方面,也与好丽友近几年在国内不断面临舆论风波脱不开关系。
如2022年3月,有网友爆料称,好丽友·派中国产品原料使用代可可脂,而韩国产品原料则使用可可粉,且好丽友仅对中国等市场实行涨价,一度该品牌陷入“双标”风波。
随后,好丽友举行媒体恳谈会澄清“双标”误会,表示没有针对性涨价,各国调价周期不同,韩国调价时国内并没有调;不存在配料双标,全球好丽友·派主要配料一致,不同国家食品法规不同,即使是同一种配料,标注方式也会存在差异。
但舆情承压并不是好丽友所面临的根本问题。
作为一家入华近30年的老品牌,好丽友的产品布局和品牌正在老化。
在好丽友进入中国市场的90年代,同时进入大陆的品牌还包括旺旺、亿滋国际、乐事、玛氏等。根据中信证券的报告,由于彼时中国零食市场的匮乏,那一时期的零食品牌特点即为“大单品+大生产+大渠道”,厂商聚焦于明星大单品的规模化量产,经销商是主要铺货渠道。
但这样的模式放置现在的中国消费品市场显然不够灵活,且好丽友的大单品巧克力派在零食健康化、功能化的消费趋势中也缺乏竞争力。
好丽友也意识到了挑战并有所反应。
首先是扩充巧克力之外的品类,并且向健康化的趋势靠拢。
比如好丽友推出了高端矿泉水,并在原有的膨化类、派类、饼干、糖果四大业务板块之外,新增了更加符合消费趋势的“蛋白坚果棒”系列、“松松肉松蛋糕”等营养类零食,进军烘焙代餐赛道。不过,目前从财报与市场情况上来看,这些尝试对业绩推动的效果还不是太大。
同时,好丽友也对明星单品派进行了升级更新。比如配料使用更为健康的全麦粉、燕麦粉,推出“膨膨麦”;将原本的棉花糖夹心换成奶油夹心,推出“融舌尖”系列。
好丽友公共事务总监张晓艳在接受行业自媒体“食业头条”采访时称,“融舌尖”系列的推出是基于消费者越来越不喜欢棉花糖夹心这一考量,该系列2022年6月开始铺货。“从用户反馈来看,符合我们当初的预期,所以这款产品目前的市场表现很不错。”她说。
此外,好丽友还在尝试增强休闲食品的趣味性。
界面新闻发现,好丽友最近在不同渠道推广一款果汁软糖。这家公司在2021年推出的“果滋果心”系列软糖的特点是采用果汁夹心、可剥皮食用。据张晓艳的说法,果滋果心短短在推出后一年多的时间售出近6000万袋。而在2022年前10个月成长率达220%。
在财报中,好丽友也表示未来产品的发展方向也是如此。
好丽友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扩张在上海的果汁软糖和在沈阳的零食产品的产能,下半年在中国市场的重点将是新品发布,包括推出高端甜食、燕麦蛋挞、素肉条等新品。
但产品之外,它也还需要在渠道上更与时俱进。于好丽友而言,其惯用的经销商渠道已逐渐暗淡,除了已经布局的电商之外,零食很忙这样的零食量贩店也在中国市场形成一股零售势力,尤其是在下沉市场。如何在产品和渠道上保持竞争力,这家韩国公司或许还需有更多考量。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