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五指山4月29日消息(记者林韦玮)4月末的五指山间,满目苍翠。近年来,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大力发展茶叶种植产业,同时围绕“全域旅游示范村”建设目标,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做大有机农产品生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努力打造未来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位于水满乡西南部的毛纳村依山傍水,特殊的地理环境让这里种植的大叶种茶味甘而清甜。如今,毛纳村有超过80%的农户种茶树,村子里有570多亩茶园,茶叶产业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村民致富的“法宝”。2021年,这个仅有33户128人的村庄,人均可支配收入有1.5万元。

村民王琼霞是村里最早发现茶叶价值的人。2013年夏季里的某天,正在水满乡集市上赶集的她看到商贩正在大肆收购茶叶,价格“很是诱人”。“这种茶叶叫大叶种茶,在我们村四周的山上有很多野生的茶树,自己完全可以去采摘来卖啊!”想到这里,王琼霞立马赶回家,并叫上丈夫、背上竹篓,一起到山上采摘,第二天一大早又挑到集市上卖售。

就这样,王琼霞依靠采摘茶叶赚到了一笔钱。而村里的其他村民听闻后,也纷纷效仿王琼霞,加入了采摘茶叶售卖的队伍中,但很快,相应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山上的茶叶是野生的,谁都可以采摘,但是过度的采摘会对茶树造成很大的损伤。当市场上的茶叶到一定程度量后,大家又面临着商贩的肆意压价,很是不值得。”

“不如自己种茶,自己加工,自己售卖。”再三思索后,王琼霞拉着丈夫到银行做了贷款,种下了第一批10多亩大叶种茶,并在反复的摸索下,掌握了一手炒茶技艺。如今,王琼霞家有110亩大叶种茶,每年光卖茶叶就有超过30万元的收入。不仅如此,村里当初被王琼霞拉着一起种植茶叶的村民,也告别了刀耕火种的苦日子,慢慢地过上了越来越宽裕的日子。

村民王菊茹就靠种植茶叶供养4个孩子外出读书上学。王菊如家种植了50亩大叶种茶,既会种茶还会炒茶的她,在村里开了一家名为“和茹手工茶坊”。因其多年来一直坚持手工炒茶,加上炒出的茶叶味道独特,所以订单也是源源不断,近期一度排到了两个多月后。她说,手工炒茶相对来说慢一些,但炒出的茶味道会更好,所以自己不会放弃这种炒茶方式,更不会用机器去炒,“那样炒出的茶叶对不起顾客花400元的价格买我一斤茶”。

得益于不断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毛纳村从2015年起迎来发展契机,在不拆房、不砍树、不占田的前提下,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为村庄修路、建桥和更新基础设施。2017年,村道和游客服务中心及附属基础旅游设施建成;2019年,村里的小桥改建成宽阔的大桥,一系列文旅活动在这里举办;2021年,获评第六届海南省文明村镇称号。

焕然一新的毛纳村也吸引着各地游客慕名前来“打卡”,游客可以在这里看黎族舞蹈、尝黎家竹筒饭、买农家产品、赏雨林风光,感受五指山市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地理环境也让毛纳村得以引入社会资本,发掘特色民俗文化,开发电影拍摄、民族文化研学等产业。

海南省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借助旅游产业和茶叶产业结合,毛纳村将生态优势变为产业优势,乡村活了起来、村民腰包鼓了起来、日子美了起来,实现了“金山银山”的愿景。未来,毛纳村的小康路子也将走得更宽、更广、更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