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稳投资、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也是促升级、优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路径。对县域来讲,广大乡村正在释放前所未有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及消费需求潜力,应瞄准聚焦“三农”领域突出短板,抓好这一重要机遇,如此将有助于全面提升农业发展、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各个领域的质量和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助推现代化农业发展。由于具有高速率、短时延、低功耗、泛在网、可扩展的特点,5G技术推广和应用将进一步扩大互联网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整合,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随着5G等新一代网络技术的突破和大规模推广应用,针对农业移动作业、农产品动态储运、动植物远程诊断、节水灌溉等需求,可逐步深化移动物联网在智慧农业、农产品仓储物流的应用,推动数字化农村和智慧农业发展,推动农业走向数字化、智能化。

二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当前,在县域公共服务提升过程中,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要素配置不合理、农村公共服务滞后和质量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亟待破解。特别是在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普遍存在通网比例低、网络信号差等问题,这些已经成为拉开城乡差距的新表现。尤其是山区县,地形地势较为复杂,各个地区分布散乱,5G建设相对滞后。开展农村千兆光纤宽带,推进农村5G网络建设,实现农村宽带网络进村入户,能够进一步扩大5G网络在农村的覆盖面,补齐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快信息网络向自然村延伸,推动远程教育、线上诊疗,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等数字化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飞入寻常村民家”。

三是更好赋能乡村治理。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与数字化、信息化结合,能够大幅提升乡村治理的效能和水平。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农村延伸,方便群众就近办事,让数据多跑路、农民少跑腿,实现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快捷办”。推动村务、财务网上公开,加强对村级重要事项的监督,实现村庄管理的数字化,提高村庄管理效能,扩大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渠道和载体。深入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整合“雪亮工程”、综治信息系统等平台,实现智能化防控全覆盖,健全及时反馈、快速响应机制,推动乡村治理体系信息化建设。

当前,新型基础设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县域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融合程度不高。与交通、农田、水利、电力等传统基础设施信息化融合不足,成为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突出表现。具体来说,很多乡村管理数字化系统不足,如农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基层智能辅助决策系统、人居环境监测管理系统等普遍缺乏。视频会议系统主要处在县乡两级,未向乡镇、行政村延伸。县级政务网带宽为200M,无法满足县直部门系统内部视频会议的带宽要求。二是配套政策不完善。国家、省、市等层面虽然出台了一些关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也拨付了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县级执行力不足,地方不能创新性地跟进出台配套政策,无法有力调动投资主体建设积极性。三是投融资机制不畅。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类似,也具有投入大、回报慢的特点,而“钱从哪里来”是最现实的问题。一般而言,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准公共物品的属性,应该由政府主导建设,但对于很多县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县而言,地方财政较为紧张,完全靠地方政府进行建设比较困难。而且,这一建设大部分是高精尖技术,技术更新迭代快,市场不确定性大、投资风险高,私人企业投资较为谨慎。四是重视程度不够。县区基本处于最基层,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文化素质、思想观念等多重因素影响和制约,基层干部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识不充分,知识普遍较为缺乏,不了解前景,不知道怎么干,没有前瞻性,导致县区整体上对这一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并非局限于设立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更在于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创新投资渠道,培育新型消费。因此,高水平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合新旧网络设施。结合农业农村特点和实际需求,确保在不浪费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建设融合、泛在、安全、绿色的农村宽带网络环境,培育乡村数字经济。二是积极拓展融资渠道。积极提升专项债项目谋划水平,尽可能把条件成熟的单体项目打包成一个综合性项目,提高专项债申请额度。同时,应注重吸引社会资金,带动社会资本参与。三是牢固树立安全理念。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不能再采用以前“先用起来”的策略,即先建设基础软硬件设施后再逐渐追加安全环节的做法,而应在建设开始就推动实现网络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维,确保全周期安全。四是强化教育培育。可组织基层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开设网络课堂,以及采取其他方式,使基层干部开阔眼界,加强对新业务、新知识的更新与储备。

作者:刘林松

山西省平顺县委副书记、县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