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省五常市杜家镇七一村的一处稻田,农民们快速挥动镰刀收割水稻,稻田中整齐堆放着收割后进行晾晒的水稻,浓浓稻香阵阵飘来。
“今年积温足、水稻长势好,是个丰收年。”站在稻田边,58岁的村民张文芹望着饱满的稻穗笑得合不拢嘴。经营着五常市秋润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她告诉记者,将通过网店销售合作社种植的400余亩水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五常市拥有独特的地理条件,是我国知名的优质稻米产区,现有水田面积249.1万亩,年产优质大米约70万吨。当地主栽水稻品种“五优稻四号”俗称“稻花香二号”,已有多年种植历史。
为了将自己苦心种植的大米卖个好价钱,自2016年开始,只有小学文化的张文芹开始摸索着网络销售。“找人帮着开了网店之后,我当时一个字都不会打,没法回复人家的问题,急得直冒汗。”张文芹说,她干脆将自己的手机号发给对方,这种方法很奏效,帮助她积累不少客户,大米的销路也逐渐打开。
“除了大米,还有黑米、小米和黏玉米,一年能卖100多万斤。”张文芹说,靠着在网上销售农产品,家里一年可以收入四五十万元,她帮助儿子在五常市区买了新房,还添置了轿车。说起这些年的收获,她成就感满满。
伴随着“叮咚”的消息提示音,村民徐晓慧快速敲击键盘,回复网店中的咨询。她是村里最早将大米“搬”到网络上的村民之一,如今,大米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上千万元。
随着今年新米上市,订单量攀升,她忙得顾不上多说几句话。电脑旁边三台打印机不时打出新的快递单。“因为发件量大,我们和三家快递合作,一台机器打印一家公司的快递单。”徐晓慧说。
“现磨的大米才好吃。”徐晓慧说,为保证大米的口感和新鲜度,他们先将自然晾晒后的稻谷储存起来,发货之前再进行加工。“淡季时,一次磨五六吨,现在是旺季,一次都得磨十来吨才能供得上卖。”
在徐晓慧家的库房内,刚刚加工完的新米被运送回来,几名工人正在忙碌着。村民陈明和同伴正合力将一袋袋新米倒入分装设备,一块块“米砖”随即从机器中“吐”了出来。而这样一整套分装、打包的设备在从事电商销售的村民家中早已成为“标配”。
一辆小货车正在库房外等候,工人忙着往车上搬运打包好的大米,准备发走。
“现在我们全村一共有130多家农民电商,从业人员超过870人。”七一村党支部书记周伟说,电子商务增加了农民的就业岗位和收入,村里正在着手成立物流中心和纸壳厂,形成大米种植、生产、销售、物流的产业链,让村民得到更多实惠。
近年来,七一村先后获评“淘宝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帮助村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靠着勤劳的双手,村民们将手机和电脑变成了“新农具”,在网络上拼出一条创业致富路,让乡野不断散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