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一个个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一阵阵果香扑鼻而来,一筐筐分拣好的苹果正等待入库上市……金秋时节,昌平区2万亩优质苹果又迎来丰收季。在各合作社及果园的田间地头,果农们抢抓晴好天气,正采收晚熟上市的苹果,放眼望去,一派繁忙景象。

“摆放的时候一定要轻拿轻放,避免相互碰撞挤压,这样才能保证苹果储藏期长而且不会出现烂果……”在兴寿镇桃林村首后一棵树(北京)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果园内,圆润饱满的苹果压弯了枝头,果园里飘荡着沁人心脾的香味,果农们正忙着摘果、选果、运果,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苹果品质好,甜度高,而且产量很可观,我们果园亩产在5000多斤,效益也比往年有所提高。”果园相关负责人王雄介绍。

据了解,今年本区虽然遭遇了低温、大风、冰雹等极端天气,但在专业技术主管部门的支持帮助和果农们努力下,全区苹果产量基本不受影响,总产量预计达1000万公斤,总产值预计将超过1亿元。目前,本区晚熟苹果正陆续上市,品种主要有富士、王林等,主要分布在十三陵镇、南邵镇、崔村镇等地区,采摘期持续至11月中旬。

“近年来,我们在品种选择方面,先后引进国内外20余个品种,完成由单一品种向多样化搭配的转变,可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采摘需求。”区园林绿化局产业发展科高级工程师耿军介绍,根据区位优势特点、苹果生长环境要素及市民消费需求,本区还加快调整苹果种植模式,实现由乔化栽培为主向矮砧密植栽培的转变,栽培模式和品种结构均得到了优化。

同时,本区实行区、镇、村三级推广网络全覆盖,大力发挥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作用,采用课堂讲解与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模式,给予果农全过程管理技术指导。“我们还精准落实产业政策,通过苗木补贴、肥水管理等补贴政策强化技术优势,并做好产品生产的安全监管工作,使得我们生产出来果品更加符合市场绿色有机无公害的认证要求。”耿军表示。

为强化本区苹果特色主导产业的优势,打造“昌平苹果”金字招牌,助力苹果销售,今年本区精心策划组织北京·昌平第十九届苹果文化节,包含苹果惠农促销、线上宣传推介、线下系列活动等三大板块,通过开展苹果嘉年华活动、文化沙龙、艺术展示、摄影大赛、包装创意设计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实现惠民增收、兴旺产业。

“我们充分调动基层合作社、种植大户销售积极性,在果品集中收购、储运、分选分级等环节给予资金奖励支持,鼓励引导形成全区果品销售龙头和品牌企业,搭建‘互联网+苹果’立体销售网络,在传统苹果进商圈、进社区、进企业的基础上,利用抖音、快手等网络直播和短视频平台,开启‘驻场直播带货’零售模式。”耿军介绍,本区还以本届苹果文化节活动为契机,策划推出“东、中、北、西线+42公里绿道”等5条观光采摘和精品旅游路线,全面展示昌平独具特色的城市魅力、发展优势和生态环境,让更多市民游客感受文旅融合发展成果和京郊旅游魅力,为苹果销售提供新动能。

目前,全区苹果已销售近40%,产值约6500万元。下一步,昌平区还将坚持向科技要效益、要产量、要品质,不断探索优化完善苹果品种栽培技术,引导果农生产更优质的苹果。同时,将通过线上下单、线下自提、快递配送等方式不断完善苹果销售服务,提升消费者体验,不断扩大昌平苹果的整体影响力,助力区域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