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世界面食产业发展峰会在山西大同举办。峰会上,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发布了《国际晋菜经典面点“大同刀削面”制作工艺规范》,给一碗刀削面的制作过程制定了细致的生产标准。

地方小吃具有鲜明区域特色,作为一代代口口相传下来的美食,不少当地人都会制作,但长期以来,多数地方小吃并没有具体的制作标准。为何要给一碗刀削面制作细致的标准?有专业人士指出,标准化是中餐到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选项之一。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便需要从科学层面引导,使之实现标准化,刀削面也如此。

大家常认为中餐是个性化的东西,但其中很多流程、许多产品都可以实现规范化。如中式快餐,许多企业的标准化程度超过80%。随着愈来愈多的科技、专业人才进入中餐业,中餐制作流程日趋科学化、标准化。为小吃制定生产标准,顺应了时代的需求。

地方小吃要走向更大的市场,没有统一的标准,品质和风味千差万别,就很难形成品牌效应。在“大同刀削面”的标准中,杜绝了以往“适量”“少许”等模糊制作说明的出现,而是从定义、设备、工具等方面将刀削面制作流程进行了量化,甚至考虑到气候因素,要求制作者在夏季和冬季,需要在面粉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水。这样,产业化生产出来的“大同刀削面”,其品质和风味也基本相同,对产业化推广“大同刀削面”地方小吃等传统美食,有着十分积极的社会意义。

为了提升地方小吃的整体品牌效应,近年来,天津、湖南、四川等地相继推出地方特色小吃、传统美食的行业标准。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部门和食品企业意识到,制定地方特色小吃、传统美食的统一标准,是实现品质化、品牌化、产业化的必经之路。

现如今,一些地方特色小吃和传统美食,已经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逐渐变成了速食化、自动化、标准化、系列化的产业化生产。在标准的规范下,不仅能有效保障食品的安全,也可以不断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链,进入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带动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给地方小吃和传统美食插上标准的“翅膀”,它们将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丁家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