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四季度财政政策正发力,而明年财政政策发力有望前置,未来一段时间积极财政政策将密集发力,以确保经济稳定在合理区间。
这从近期一系列举动可以看出。下半年以来3.65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发行明显提速,财政部要求地方尽量在11月底完成发行。此举意在稳投资以稳经济。11月国务院新增的2000多亿元缓税费新举措正在兑现,更好地帮企业纾困。
2022年财政政策发力工作也有迹可循。最近一段时间财政部密集下达各类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指标,将涉及几万亿元资金,目的是为明年加快支出进度做准备。而地方正火热申报2022年新增专项债券项目,为明年尽早发债做准备。
多位专家对第一财经分析,预计明年3万多亿元新增专项债发行将提前到年初,带动基建投资来稳增长、补短板。明年赤字率也可能维持在3%左右水平,赤字规模继续维持高位,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力度,以稳增长。当然财政政策不会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加注重提质增效,提高政策和资金的指向性、精准性、有效性,确保财政经济运行可持续。
四季度财政发力
不同于前些年,今年财政发力后置,这在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进度上得以体现。前两年新增专项债发行集中在上半年,而今年则集中在下半年,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新增专项债筹集资金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重要来源之一,是地方政府稳投资的“弹药”。
“四季度财政政策力度加大,专项债发行加速。”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告诉第一财经。
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全年新增专项债限额为36500亿元,前10个月已发行29072亿元,还剩7000多亿元待发行。在国务院要求加快专项债发行部署下,财政部一改此前让地方将部分额度留到12月发行的部署,而是要求尽量在11月底前发行完毕。
中国政法大学施正文教授告诉第一财经,四季度财政发力除了专项债发行提速外,财政支出也会在年末加快进度,客观上将起到一定支出效应。
同时,10月底以来,财政部密集公布提前下达2022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项目,截至11月18日,第一财经梳理至少有26项转移支付,涉及资金规模超万亿元。比如,仅财政部提前下达的2022年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预算规模就约1.82万亿元,这笔预算资金分配给26个省份。
施正文告诉第一财经,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规模非常庞大(今年超8万亿元),根据预算法要求,除据实结算等特殊项目的转移支付外,下一年转移支付预算数要提前下达给地方,这便于地方年底编制明年预算,也有利于明年加快这笔资金支出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了提高资金支出效率,明年中央财政直达资金制度会继续完善,进一步发挥好直达资金惠企利民作用。
另外减税降费力度也超预期,比如11月实施的针对制造业中小企业的2000亿元缓税费新政。
根据税务总局数据,前三季度新增减税降费9101亿元。这超出了此前官方预计的全年减税降费超7000亿元。
减税降费超预期的重要原因,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提前到今年10月份扣除,国家近期还扩大扣除范围和适用期限。截至10月底,全国各类企业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额达3333亿元。
基建投资蓄势待发
财政政策发力的一大关键,是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筹资,扩大政府投资,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今年基建投资比较低迷,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前10个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0%。
四季度,四川、河南、湖南、山东、陕西、福建、广东等地迎来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在资金层面除了专项债发行提速外,财政部等部署地方申报2022年专项债项目,目前不少地方正在申报或已完成申报。福建财政厅称今年申报时间比去年提前了两个月。
摩根士丹利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告诉第一财经,虽然四季度经济增长存在一定下行压力,但从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来看,年内并不存在很迫切的稳增长压力。考虑到明年出口增长动能可能减弱和房地产投资下行压力加大,需要基建投资发挥作为稳增长抓手的作用,四季度集中开工基建项目很大程度上是在“跨周期调节”的框架下为明年稳增长未雨绸缪。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对第一财经分析,明年财政发力有望前置,专项债发债节奏也可能提前至年初。一方面,有望对冲明年上半年地产投资回落的压力,发挥好专项债稳投资的作用。另一方面,将有效配合重大项目建设资金。
章俊预计,四季度基建会触底并温和回升,但显著反弹要等到明年一季度。明年的基建投资值得期待。
“从资金面看,明年预计新增专项债规模可能维持在3.5万亿元左右,大部分会集中在上半年发行,加上今年下半年发行但没有使用的部分,总体可用资金规模会显著增加;从项目层面,早在8月份发改委就要求地方政府在10月底前提前上报2022年专项债项目,因此项目储备方面的准备较为充分。”章俊说。
高瑞东也预计,明年专项债规模将下调至3.5万亿元。这是因为今年底发行的专项债资金可以在年底和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保障地方建设资金需求。而当前土地收入承压,制约了专项债发债规模扩大等。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罗志恒称,明年可以通过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适度增加国债以减轻地方政府压力,提高一般债的规模、降低专项债的额度,优化债务结构。
“目前一些专项债项目资金闲置等问题仍时有发生,可以适当降低专项债资金额度,注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施正文说。
赤字规模增加,减税降费有新政
积极财政政策发力的另一个体现,在于增加赤字规模,这可以缓解财政收支矛盾,腾出资金用于减税降费,给企业纾困,稳定并提振市场信心。
今年财政赤字率为3.2%左右,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不少专家预计明年财政赤字率会持平或略有降低,但由于经济总量更大,实际明年赤字规模更大。
高瑞东预计,明年赤字率将下调至3.0%,财政赤字由今年的3.57万亿元调高至3.7万亿元。
他表示,随着经济逐步回归正常化,赤字率的适度下调,将增强财政的可持续性,为今后可能的风险预留政策空间。疫后经济恢复尚不稳固,财政政策需保持必要的支出力度,加之明年财政减收压力较大,预计赤字规模仍将维持高位,发挥稳增长作用。
“这也满足稳定政府杠杆率的要求。3.0%的赤字率与3.5万亿元专项债额度,对应明年政府杠杆率上行2个百分点,低于2019年2.3个百分点的增幅。”高瑞东说。
施正文则认为,考虑到适当减少专项债规模,以及明年可能出台一定规模性减税降费政策,可将赤字率维持在今年3.2%左右的水平。
10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措施。其中要求,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要抓紧研究下一步对市场主体的规模性减税政策,适时加强宏观预调微调,回应市场主体关切。在此前后,国务院表态要研究新的阶段性、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
施正文认为,明年减税降费可能会突破1万亿元,给企业纾困。但考虑财政可持续性,不会像前两年超过2万亿元那么高。减税降费政策将有阶段性特点,即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疫情反复等出台短期性应对举措。另外减税降费政策还将有普惠性特点,即针对中小微企业等,给予普遍减税降费政策。
施正文称,财政发力更关键在于要大力提质增效,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政府继续过紧日子,减少不必要支出,通过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