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天气,土软好翻而且不晒,非常适合进行春耕备耕工作。”全国种粮大户、汕头市锦沣合作社理事长林宋文最近很忙。
立春以来,农民生产热情高涨;农资企业供应量质齐飞;各省建设高标准农田快马加鞭……
新的耕耘已经开始,新的丰收正在孕育。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粮食或有望突破1.4万亿斤,为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春回大地
农民种粮积极性高
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今年格外高。林宋文就是一个例子,他所在的锦沣合作社主动承担了当地约700亩的撂荒地复耕复种任务。
时间紧任务重。林宋文把全家都发动起来:他自己负责统筹机手的打田、育秧工作,大儿子林岳锋负责对接农资的购买和一些文字材料,小儿子林岳滨则负责农机的检修……
“我们抢抓农时,大年初九就开工了。”林岳锋说,合作社的成员分工合作,十几个人在打田,十几个人负责育秧苗。
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我国政府高瞻远瞩,重视粮食生产力度空前,一揽子政策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再加上粮食市场行情好,特别是玉米价格高,小麦的价格也不错,这都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李国祥分析说。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信息显示,全国春耕备耕由南向北陆续展开,目前冬小麦在西南已拔节,黄淮海地区冬小麦还在越冬,2月下旬将大规模返青。华南地区,再过十几天,早稻就要开始浸种育秧。
“春耕的发力,既意味着全年粮食等初级农产品自我供给的供应链有保障,也意味着中国农业生产可以继续承载相当的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这对于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并实现新发展格局大有裨益,这是粮为政先的必然选择。”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吴垠说。
春风风人
农资产业链保供能力强
春耕不单是农民的事,还需要全产业链的配合。化肥、种业、农机等企业现在已经积极行动起来。
亚钾国际16日发布公告,在一年一度农业春耕生产关键时期,公司与中农控股签订《2022春耕保供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多产品达成合作意向,打通产业链,提高春耕保供效率,为钾肥价格稳定攻坚战作出贡献。
为了使农户用上优质放心种子,北大荒股份公司勤得利分公司近日对春播生产所需的3000吨水稻良种进行包衣作业,切实提高水稻种子的抗病、防虫和抗寒能力。分公司严格种子包衣流程,确保包衣质量,为下一步浸种催芽培育壮秧做好准备。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备足春耕生产物资,确保种子、肥料、农药、农机等农资供应,对打好农业生产开年第一仗至关重要。当前,东北地区备耕农资陆续到位,各地种子、化肥、农药供应量充足。
提高农资供应量还不够,一些公司还在积极创新,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装备。
中联重科已研发出无人驾驶联合收获机、无人驾驶水稻有序抛秧机等一系列实现“自诊断、自调整、自适应”的智能化产品。“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通过智慧农业的推广,让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中联重科副总裁兼中联农机公司CEO熊焰明说。
“我国农业生产现在面临的突出挑战,通俗地说就是,如何用越来越少的耕地、越来越少的水资源、越来越少并且越来越贵的农业劳动力,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吴垠对记者表示,“下一阶段要提高农业的科技贡献率,把现代科技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春潮涌动
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快
春耕备耕更是地方政府当前的重要工作。今年,各省你追我赶,加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千方百计挖掘粮食面积潜力。
湖北省枣阳市七方镇张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近日机声隆隆,车辆穿梭,施工人员抢抓天气进行堰塘清淤、渠道硬化。
目前,湖北省新立项的323个高标准农田项目已经全部开工,建设正在提速,一季度可以完成主体工程。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也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数据显示,今年河南省将新建高标准农田756万亩,恢复重建572万亩水毁高标准农田,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继续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李国祥预计,“随着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今年全国播种面积会进一步增加。基于现有的资源和农业技术禀赋,若没有特大自然灾害,今年粮食确保1.3万亿斤应该没有问题,预计会努力增到1.4万亿斤目标。”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全球粮食短缺背景下,我们不可能把粮食安全寄希望于进口。因此,粮食‘压舱石’作用只能增加不能减弱,全年粮食生产必须保持1.3万亿斤以上的水平。”吴垠说。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