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临港新片区揭牌满三周年。在当天召开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正式发布《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若干政策措施》),赋予临港新片区更多改革自主权和先行先试任务,在市级事权范围内最大力度支持临港新片区深化差异化制度探索。
上海财大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近日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在“城市”一词前有四个前缀词,“独立、综合性、节点”表明与传统卫星城市、辅助性城市的差异,是新增长极和战略支点,“滨海”符合临港新片区的区位优势。
《若干政策措施》围绕临港新片区“产”“城”“人”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目标,在综合交通体系、教育资源、医疗卫生服务、人才落户管理、土地使用等方面提出3个方面23条任务举措。
(资料图)
具体措施包括:支持具备有效监管条件的临港新片区生物医药研发企业享受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通关便利化相关政策;加快在临港新片区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便利境内外投资者配置全球金融资产等;推动自动驾驶全域测试,建设临港高等级自动驾驶示范区等。
记者注意到,《若干政策措施》中关注度较高的是人才落户和购房政策。其中,人才落户政策方面,上海赋予临港新片区引进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重点扶持用人单位推荐权,建立和动态调整适应临港新片区发展需要的重点专业目录等。提高持永久居留身份证外籍人才工作生活便利性,外籍人才凭永久居留身份证在临港新片区定点医院享受网上挂号预约医疗等服务;完善海外人才服务体系,为重大项目建设紧缺急需海外人才提供出入境“绿色通道”服务等。
2019年,上海市人社部门聚焦新片区这一国家战略,围绕新片区重点产业需求,研究提出了人社领域一揽子特殊支持政策,先后赋予新片区人才落户自主审批权、重点机构推荐权,缩短居转户年限、降低居转户评价标准,升级居住证积分专项加分政策,加大技能人才引进力度等,新片区已成为上海全市人才引进政策最优、力度最大、自主性最强的区域。
近三年来,临港新片区人才总量已经突破9万人,累计人才引进、居转户、留学人员落户8400余人,居住证积分核定1.97万人次,集聚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专家210余人、海外人才1500余人。其中,2021年新片区自主办理人才引进同比增长超过300%,新片区内人才引进重点机构超过1100家。
购房政策方面,《若干政策措施》指出,上海定向优化临港新片区人才购房政策,在临港新片区工作的非本市户籍人才缴纳个税或社保满1年及以上,在临港新片区限购1套住房,所购住房自合同网签备案满7年后可转让。
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表示,临港新片区下一步更加着力于制度创新,让高水平开放成为临港新片区发展的最大红利。围绕“五自由一便利”,实行更大程度的开放压力测试,在跨境金融、离岸贸易、数字经济等若干重点领域开放上迈出更大步伐。到“十四五”末,建立起更为成熟的“五自由一便利”制度体系,在制度型开放上形成更多突破性的典型案例,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显著增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初步建成国际认可度更高、竞争力更强的自由贸易园区。
同时,更加着力于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大力发展保税研发、保税制造、保税维修等新兴保税业务,积极发展跨境金融、科技金融、金融科技等新兴金融业态。到“十四五”末,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经营总收入达到1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2200亿元;各类金融机构和投资类企业超过800家,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25%;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50%。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