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逐步融合,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对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持续凸显。与此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明确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近年来,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正推动企业生产方式、居民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
近日,天眼查《2022中国数字经济主题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为8.3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9%,占数字经济比重为18.3%,占GDP比重为7.3%,数字产业化的发展正经历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转变。2021年,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7.1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2%,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占GDP比重为32.5%,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向纵深加速发展。
产业数字化成为新引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数字基础设施底座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工信部有关负责人在2022中国信息通信大会上表示,5G、工业互联网等在扩大有效投资、增加有效供给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要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核心技术公关,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较“十三五”初期扩张了一倍多,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GDP 名义增速3.4 个百分点,占GDP 比重达到39.8%。业内专家认为,从数字经济链发展路径来看,上游是数据价值化重构,中游是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部分,下游是数字化治理。从三大产业结构来看,数字经济正在深度激发产业潜能。
首先,数字经济力促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服务精准化和制造过程数字化。报告显示,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专利复合增长率达41.9%。2021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322台/万人,相较2012年增长13倍。近10年来,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数量逐年上升,仅2021年新增机器人相关企业就达到12.39万家。业内专家表示,我国机器人产业已基本形成从零部件、整机到集成应用的全产业,企业利用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化技术赋能,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化产业。这样看来,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是传统制造业理念变革的战略选择,也是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同时,智能制造位列产业数字化上市公司数量分布首位。报告显示,产业数字化上市公司分布中,“智能制造”领域上市公司分布最多,有2443家公司占比67%;第二为“其他数字化效率提升业,有642家公司占比18%;第三占比最多的为”数字商贸,有243家公司占比7%。
其次,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农机,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带来新局面、新机遇和新发展。报告显示,农机自动驾驶是当前的核心需求。2021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农机应用北斗终端超过60万台套,产品溯源、智能灌溉等智慧农业新模式得到广泛推广。此外,2021年,农业机械相关专利申请4605项,同比增加27.6%;智慧农机相关专利申请146项,同比增加71.8%。天眼查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农业生产、加工等环节加速推进数字化建设,“三农”数字化综合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最后,数字经济为服务业转型升级提供新机遇。当前,需要全面加快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提高服务业的品质与效益。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移动支付规模全球领先,网约车、网上外卖、数字文化、智慧旅游等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报告显示,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保持快速增长,由2012年的8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2.3万亿元,年均增长20.3%。此外,截至2021年10月,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350万个,覆盖了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等多个领域。由此可见,数字经济与居民消费升级形成新的交汇,为我国消费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发展数字经济已成共识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十三五”时期,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7.8%,数字经济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9%,高于固定资产投资13.8个百分点,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数字经济新基建投资高速增长。业内人士表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数字经济将有效带动投资提质增效。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实体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持续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来,各地数字经济相关政策颁布数量逐年上升,其中2021年出现爆发性增长,较2020年度增长近150%,80%左右的政策是近5年内颁布的,发展数字经济已成各地趋势和共识。报告显示,2012-2021年,十年间,数字经济相关政策数量从19项增长到335项。北京、上海、广东,三地2021年数字经济政策颁布位居前三。
具体来看,数字经济的“北京方案”再迎新突破。11月25日,北京市通过《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这意味着,北京向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迈进的过程中,有了更坚实的法治保障。比如,成立全国首家新型数据交易所,首次对外发布包括全国首发数字交易合约;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聚集273家企业,“四梁八柱”企业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全产业链布局已经完成。
此外,上海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构建企业数字生态朋友圈。报告显示,2017—2021年,上海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复合增长率达86.2%,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面对数字经济“风口”,深圳出台政策措施,报告显示,深圳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逾三成,规模和质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在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同时,全力构建数字经济产业新生态。
天眼查报告显示,各地发布的数字经济政策数量与当地GDP经济总量高度正相关。相较于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来说,东北和西部地区数字经济政策较少,广东省的数字经济政策发布最多。此外,数字经济还催生了新职业,97个数字职业彰显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各地及时出台培养和鼓励相关领域人才发展的具体措施,为地方数字经济发展打好人才基石。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