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以来,多个国家高新区着力抓重大项目建设、抓创新驱动发展、抓产业集群能级提升……推出一系列有含金量的新举措助力一季度经济“开门红”。
当前,全国173个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全国35.9%的科技型中小企业、36.2%的高新技术企业、67.4%的科创板上市企业。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理事长、北京高精尖科技开发院院长汪斌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高新区聚集了我国最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治理水平都很高,有条件也有责任为“稳增长”贡献力量。
(资料图)
争先:多个高质量项目密集开工
多个国家高新区近日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月2日,浙江省宁波高新区举行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一批、集中开工一批、集中竣工一批”活动,以大抓项目、抓好项目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加速跑”。1月31日,湖北省咸宁高新区举行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同一天,襄阳高新区、随州高新区、荆州高新区等地都举行了集中开工活动。
据记者初步统计,仅春节后第一周,各地国家级高新区签约、开工、竣工的项目数就超过100个,总投资超过600亿元,项目以新兴产业、研发类为主。
在推动项目早开工的同时,各地还发布相关措施,为项目顺利建设提供保障。
山东省烟台高新区近日发布《关于支持工业企业稳岗促产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企业和重大产业项目的沟通走访,加大对企业融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为在建重大产业项目保质量抢工期提供保障,确保项目建设按计划顺利推进,确保企业生产生活秩序稳定。
咸宁高新区发文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强化要素保障,解决好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全力以赴实现“开门红”。
争增效:高新区企业技术改造“有奖”
在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的同时,各地高新区还发布激励措施,鼓励存量企业实施技术改造。
1月31日,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发布《促进存量工业企业创新发展实施办法》。该办法提出,老企业改造基础设施最高扶持1000万元,开展技术改造最高扶持3000万元,转型发展总部经济最高扶持5000万元。
山东省青岛高新区近日发布“十大措施”。在鼓励工业企业增产增效方面,青岛高新区提出,2023年一季度产值增速超过10%(含)的,根据一季度产值增量,每增加1000万元给予1.5万元补助,最高奖励30万元。
山东省聊城高新区提出,今年将在科技创新上提速扩量、提质增效、提能升级。强化企业数字化改造,加强技改提级,壮大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促进企业实现数字化提升,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工业提质增效,关键要抓好存量企业的技术改造。”汪斌认为,当前传统产业仍是工业经济主体,通过技改投资提升传统产业,不但有助于实现经济“开门红”,也关系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全局,是必须要做好的“大文章”。此外,随着技改投资和高技术投资需求不断释放,制造业投资有望继续维持较高增长,为助力全年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争提升:金融支持措施成为“助推器”
为快速提升产业集群能级,各地还提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措施,鼓励产业链企业生根、壮大。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若干措施》提出,组建10亿元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租金补贴,让中小微企业安心扎根发展。
陕西省咸阳高新区近日发布《咸阳高新区推进企业上市挂牌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咸阳高新区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办法(试行)》及《咸阳高新区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培育行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还有一些高新区正在研究金融支持措施。河南省郑州高新区今年将持续提升资本服务实体效能,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培育等方式,搭建覆盖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并购投资等在内的全链条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建立覆盖种子期投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并购重组投资的科创基金体系。
专家认为,现代资本市场是企业筹措发展资金的“蓄水池”,是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高新区通过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关系到地区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