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国际创科展和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下称“广交会”)相继举行。

渣打大中华区高级经济师刘健恒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两地会展业的持续回暖,充分说明了香港联通内地与国际市场的重要作用,这对提升大湾区营商环境至关重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月17日,渣打银行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公布2023年首季“渣打大湾区营商景气指数”(GBAI)。有关指数录得增长,表现胜于预期。这反映在内地和香港全面恢复通关下,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已经重拾信心。

其中GBAI的“业务活动现状指数”按季增11.8点至51.3,是继2021年第四季后首次超过50。“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跳升至61.5,其16.4点的升幅更是自GBAI于2020年第二季推出以来最高。

刘健恒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内企业的营商信心于2023年首季已明显改善,相关指数大幅反弹。预期在内地各项政策的支持以及全面通关的推动下,内地经济复苏势头有望持续,大湾区企业有足够的空间和机遇回归正轨。

香港联通内地与国际市场优势明显

南方财经:今年第一季度,大湾区营商环境景气指数升幅创新高,你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刘健恒:随着防疫政策持续优化,香港和内地全面恢复通关,经济活动快速复苏。

今年首季,大湾区内企业的营商信心已明显改善,相关指数大幅反弹。超过一半(53%)受访者表示,自年初恢复通关以来,已提高今年的业务目标。接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65%)认为防疫政策优化所带来的经济复常,将为今年业务带来正面影响。

南方财经:最近香港国际创科展和第 133 届广交会相继举行,大湾区内的会展业在持续回暖。你认为,这对提升大湾区营商环境有哪些促进作用?

刘健恒:会展业在激活发展动能与市场活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是传播新理念,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促进交易和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进步的重要载体。

两地会展业的持续回暖,充分说明了香港联通内地与国际市场的重要作用,这对提升大湾区营商环境至关重要。

南方财经:此次广交会吸引了很多香港企业参加。未来,香港可以从哪些方面助力粤港两地的外贸发展?

刘健恒:由于内地市场规模更大、成本较香港及其他地方低、有更多商业伙伴、有更多的供货商等因素,许多香港企业都非常有兴趣将业务扩展到内地市场。

在我们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0%的受访者希望推出更多针对大湾区发展、扩大内需市场以及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措施。

事实上,不只是香港企业希望拓展内地市场,还有很多跨国公司也在考虑如何将产业更好地植入到内地市场。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具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未来香港可以在金融、专业服务、创新科技等范畴发力,助力内地企业进驻东亚、联通世界。

大湾区经济韧性强劲

南方财经:香港和内地全面恢复通关后,两地的经贸合作越来越频繁。未来,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改善大湾区的营商环境?

刘健恒:大湾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各领域的互联互通,加速促进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高效便捷流通。

在基础设施建设“硬联通”方面,可以加快打造“30分钟湾区出行圈”,推动大湾区城市间通行更便利。

在金融“软联通”领域,我们还可以发挥香港离岸人民币枢纽作用,推动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等实体经济活动中的应用,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南方财经:你如何看待全球经济接下来的表现?大湾区的企业要怎样应对全球经济变化带来的影响?

刘健恒:我们预测,2023年美国GDP增速为1.4%,欧洲GDP增速可能不到1%。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多个主要经济体面临经济下行风险之时,中国经济表现出强劲的韧性。

这对大湾区的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方面,由于美国、欧洲仍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整体经济表现较为疲弱,对依赖欧美市场的传统出口企业短期内面对更多订单状况不明朗的情况。

另一方面,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经济的预期表现是比较明朗的。大湾区企业可以拓展更多的渠道,往内需和新兴市场发力,抵消欧美市场订单不足的风险。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