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拥有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八千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700家的上海,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呈现什么新特征?
在7月28日举行的2023上海专精特新创新发展大会暨“三赋”全国行上海站启动议式上,《2023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指数报告》(下称“报告”)发布。报告对上海“3+6”重点产业和“四个新赛道”进行梳理分析,评估上海市各区和重点行业的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报告显示,从区域比较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数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宁波、重庆、杭州、武汉、成都、天津、苏州。综合来看,上海市的专精特新综合指标表现最优,并且在报告选取的各项“五力”指标上位列前三。但排名紧随其后的领先城市也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例如,深圳、苏州在活跃力、成长力、引领力方面超越上海市。
另外,报告显示接近八成的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来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精特新企业涵盖了上海市构建的“3+6+新赛道”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属于三大先导产业的企业占13.4%,属于六大重点产业的占91%,约占六分之一的企业布局了新赛道。
报告发布人德勤中国合伙人陈岚介绍,从资本市场参与深度来看,上海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呈现出更高的发展规模、创新投入和资本市场参与度。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平均注册资本接近1.5亿元,几乎是专精特新企业平均数的2倍;有效发明专利达23个,超过专精特新企业平均个数的3倍;A股上市企业的占比达10%,新三板挂牌达15%,一级市场融资超过60%,高于全国平均专精特新企业的资本市场参与度。
上海市中小企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卫丙戊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上海从2010年就开始做专精特新企业中小企业培育工程。目前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仅需要来自政府的培育支持,还需要科技界、资本圈、产业界等各方给予支持。
上海国创中心理事长黄岩谈到报告发布背景时对第一财经记者解释,这个报告前期经过了半年多的调研和准备,同时加入了上海提出的“3+6+新赛道”的评价指标,而这些是在原有统计口径中是没有的。“我们也需要把上海第四批之前的4000多家企业打定义、打标签来梳理到底哪些是属于低碳环保,哪些属于源宇宙,哪些属于数字经济。”
在黄岩看来,目前专精特新企业在融资方式与途径、“大中小”融通、创新资源集聚、标准化制定、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还需要加强支持和创新突破。“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支持,亟待打造 ‘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三位一体式生态赋能体系,通过引导联合链主、龙头企业,集聚专精特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各类服务机构与要素方,顺畅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推进专精特新企业打通难点、补足短板、加速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上海有353家专精特新企业建立技术中心,574家企业开展市级专利工作试点;309家企业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占全市建站数量48.3%。上海科创板上市企业79家,总市值约1.5万亿元,融资额约1956亿元,其中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专精特新企业。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