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观念里,中青年群体是买房的主力军。但近来,楼市却出现了不少与老人、孩子相关的购房政策。

“一老一小”买房得到优惠,传递了什么信号?

北京试点为老年人购房提供特殊支持


(相关资料图)

作为首都,北京的房地产新政策总是引人关注。4日,北京市住建委官方公众号“安居北京”发文《多措并举提升老年家庭居住品质营造全龄友好型社区》,今年在第二批次供地时,已选取昌平区平西府、顺义区福环、顺义区薛大人庄等三宗地进行全龄友好住宅项目试点。

为了切实解决老年家庭购房中的实际困难,对中心城区老年家庭(60周岁及以上)购买上述试点项目,并把户口迁至试点项目所在地的,给予一定的支持政策。

包括:老年家庭名下无住房且无在途贷款的,购买试点项目普通住房执行首付比例35%、非普通住房执行首付比例40%,以及相应的贷款优惠利率;购买试点项目140平方米以下住房的,按首套房首付比例35%、二套房首付比例60%执行;其子女可作为共同借款人申请贷款。

“老年人若是无房无贷款的,除了执行北京既有的首付比例35%的规定以外,也可以享受优惠的贷款利率,后续贷款的门槛降低了。”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解读称,认定为第二套购房的老年人也可以享受首付60%的优惠,而此前此类首付比例为80%。

严跃进还指出,“子女可作为共同借款人申请贷款”意味着老年人购房也可以享受“一人购房全家帮”,这就使得老年人可以获得贷款资格和额度更高的贷款支持。

“北京此次政策,对于老年人的购房采取了定向放松、针对具体项目试点的特点。”严跃进表示,这也说明一线城市出现了一些局部的、定向的政策微调。

也有声音提出,此次北京是从解决老龄化问题、改善老年人居住条件而专门制定的针对老年人特殊支持政策,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无直接关系。北京市一位置业顾问也对中新财经记者表示,政策的受众面小、参与楼盘少,目前看来直接影响不大。

但他们更关注的是,文件中提出,“下一步,将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全龄友好项目建设,同时研究对多孩家庭、职住平衡购房等合理住房需求的支持措施。”这被认为是存在出台更进一步政策的可能。

“当前只针对试点项目,范围还相对有限,但未来涉及的项目有望扩围,本次给出的积极信号更加明显。”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相关住房政策有望继续优化,对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亦将产生积极影响。

今年以来,除了北京,也有其他城市针对老年购房群体提出优惠政策。

如3月1日,河南郑州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通知》,为满足居家养老需求,子女、近亲属在郑工作、生活的,鼓励老年人来郑投亲养老,允许其投靠家庭新购一套住房。

4月,甘肃兰州发布《兰州市落实强省会战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第1号)》,对在兰州工作、生活的成年人需将异地居住的父母等近亲属接来兰州居住的,给予支持,允许其家庭在限购区域内新购一套住房。对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两孩或三孩的家庭,允许其在限购区域内新购一套住房。资料图:小学门外等待学生放学的家长们。

多孩家庭购房优惠频出

如果说与老年人有关的购房优惠政策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那么针对“孩子”的楼市新政则有大规模铺开之势。近日,又有多地面向二孩、三孩家庭推出楼市优惠政策,内容主要包括增加购房指标、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给予补贴等。

3日,“长沙生育二孩以上家庭增加1套购房指标”登上热搜。更早时候,湖北武汉在5月推出新政,对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二孩或三孩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且在武汉市已有2套住房的,在限购区域可新购买1套住房。

杭州同样在5月发布新政支持三孩家庭:同一对夫妻在2021年5月31日(含)后生育、收养的第三个子女,限购住房套数增加1套,且参与新房摇号参照“无房家庭”优先摇号。

“在支持多孩家庭合理住房需求的前提下,既能小幅增加市场购买力,又能起到促进生育意愿的作用。”中指研究院浙江分院常务副总高院生认为。

今年以来,住房公积金政策成为多地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的重要方向,也成为各地增强多孩家庭保障力度的重要手段。

8月1日,浙江杭州发布新政,杭州市三孩家庭购买首套普通自住住房且首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贷款额度可按家庭当期最高贷款限额上浮20%确定。

日前,河北沧州提高多孩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其中,二孩家庭最高贷款额度上浮10万元,三孩家庭最高贷款额度上浮20万元,最高可贷100万元。

“总体上梳理发现,浙江湖南等地此类政策力度较大,也客观上保障了这些省市三孩家庭相关购房环境的优化。”严跃进表示。

同时,对多孩家庭的直接购房补贴也是目前重要的房地产政策。如8月2日,浙江嘉兴发文明确,自发布之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新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本市户籍二孩、三孩居民家庭,分别给予每平方米300元(单套不超过5万元)、每平方米500元(单套不超过10万元)的购房补贴。

业内普遍认为,房地产政策向三孩家庭进行倾斜的趋势,在未来仍会延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