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以基础设施一体高效、科技创新协调联动、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为重点,为广佛全域同城未来五年发展做出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佛地区经济和人口承载力明显提升,全域同城化实现新跨越,继续在全国同城化实践中走在最前列。

值得关注的是,总结本次《规划》的特点,同步释放出下一步广佛全域同城化三大发展信号:坚持做强大湾区广佛极点的目标导向、坚持将广佛两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以及坚持市场主导的全域同城化发展路径。


(资料图片)

1 / “家底” 以全省6%土地面积贡献32%经济总量 两大产业总规模超2万亿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广佛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2.6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6万亿元,在全国发展全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强化。2020年,广佛经济密度为3.2亿元/平方公里,是全省(0.62亿元/平方公里)的5.2倍,以全省6%的土地面积和22%的人口贡献了32%的经济总量。

在交通往来方面,广佛线全线开通,日均客流量从开通时的10万人次提升至50万人次。广佛环线(佛山西至广州南站段)、广州地铁7号线一期西延顺德段、佛山地铁2号线一期(引入广州南站)即将建成。截至2020年底,两市主要衔接道路达30条。开通95条跨市公交线路,基本实现毗邻区域公交全覆盖。

产业发展协调方面,“广州服务+佛山制造”的协同效应凸显,大力共建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其中,先进装备制造和汽车两个产业总规模超2万亿。

但《规划》同步指出,虽然广佛全域同城化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距离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引领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还存在差距。

一是同城化内生动力还需进一步激活;二是同城化机制有待进一步丰富完善;三是同城化合作缺乏高层次平台载体。

2 / 定位 建设国家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节点 贡献同城化发展“广佛经验”

《规划》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广佛全域同城化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别从国家、大湾区、省、市层面提出了四大定位:国家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节点、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极点、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城市间高质量同城化发展的示范区

国家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节点。发挥广佛地区制造业发达和联通海外门户优势,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区域。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在国内统一大市场中拓展广佛发展空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齐头并进的领先优势,率先树立“中国服务”“中国制造”品质标杆,注重需求侧管理,加快消费转型升级。

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极点。立足地处大湾区几何中心的地理区位优势,依托大湾区三大极点中广佛极点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相同的独特优势,加速全域同城化进程,迸发广佛极点的强劲动能,进一步辐射带动珠江东西两岸乃至大湾区城市群一体化,更好融入全球市场体系,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发挥广深双城联动、广佛全域同城化、广清一体化、广湛深度协作等一系列协作机制的合力,引领珠三角地区做强核心功能,强化与沿海经济带城市协作发展,带动北部生态发展区“入珠融湾”,助力解决全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支撑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

城市间高质量同城化发展的示范区。立足广佛同城化十余年坚实基础和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不断深化合作内容,提升合作层次,加强同城化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同城化新路径新方案,密切与国内其他先进地区的交流合作,贡献城市间高质量同城化发展“广佛经验”。

3 / 目标 到2025年两市GDP达5万亿 建成一批国家级实验室

展望未来发展目标,《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佛地区经济和人口承载力明显提升,全域同城化实现新跨越,继续在全国同城化实践中走在最前列。

能级量级显著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和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完善,枢纽优势、产业优势、创新优势等充分发挥,广佛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万亿元左右,作为广州都市圈主引擎、粤港澳大湾区极点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都会区初步形成。

基础设施联通性显著增强。共同建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枢纽型基础设施,构建对接顺畅、便捷高效的同城化交通综合网络。轨道线网、高快速路网更加密集,城际“断头路”基本消除,通行瓶颈位明显减少,实现广佛中心城区半小时通达、全域1小时通达。信息、水利、能源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经济结构显著优化。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创新策源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全面增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稳定在3%以上,建成一批国家级实验室、技术中心、科技基础设施,掌握一批与支柱产业、未来产业匹配的核心技术,形成应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换的完整创新生态链。共建万亿级产业集群实现新突破,形成若干新支柱产业,数字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加快形成,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健全,跨界河涌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程度明显提升,城乡互融、城绿相间、疏密有致的优美城市空间逐步显现。

公共服务显著进步。满足实际服务人口需求的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区域分布更加均衡,交界地区公共设施更加完善,覆盖所有常住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跨市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更加便利。历史文化得到充分保护,岭南文化传承力、影响力、辐射力不断增强。

4 / 路径 “一区、三轴、一环” 共绘协调均衡的同城化空间格局

《规划》不仅明确了到2025年的同城化发展目标,还提出了共绘协调均衡的同城化空间格局的具体路径,立足广佛全域同城化发展现状和最新要求,以城市功能对接耦合为核心,链接各大交通枢纽和发展平台,推动城镇空间、产业空间、生态空间协调发展,着力打造“一区、三轴、一环”的空间格局。

其中,“一区”即南北向的全域同城化引领区,具体以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为支撑;“三轴”即东西向的三条全域同城化发展轴,根据区域发展特点,具体划分为中部核心发展轴、南部新兴发展轴、北部绿色发展轴;“一环”即串联南沙港、白云国际机场、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等重大交通枢纽和南沙自贸片区、中新广州知识城、佛山新城等重大发展平台的联动发展环。

5 / 任务 共建、共促、共筑、共塑与共享 五大领域共绘“一张图”

具体怎么干?《规划》分五大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广佛全域同城化的任务。

一是共建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抢抓交通强国建设机遇,统筹提升交通、信息、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同城化水平,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协调配套、高效便捷、城乡共享、支撑有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二是共促合作共赢的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发挥广州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创新资源集聚,以及佛山制造业发达、创新需求巨大的互补优势,推动形成“广州创新大脑+佛山转化中心”区域创新发展格局。

三是共筑协作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立足广佛产业比较优势,强化产业分工和产业链共建,重点打造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共同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四是共塑绿色低碳优美的生态环境。将生态优先理念贯穿于全域同城化建设全过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打造全省生态文明共建示范区。

五是共享优质均衡普惠的公共服务。进一步推动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高水平供给,强化社会保障接轨和社会治理联动,更好满足广佛两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