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体随便搜一下“二手房”,结果收到了一大波“笋盘”推介。市民郑先生说自己最近有点不淡定了,“社交平台里这么多价廉物美的房子,靠谱吗?”对此,羊城晚报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特价房”存在朝向等问题

根据郑先生提供的线索,羊城晚报记者近日在抖音等社交平台搜索多个热门区域的二手房,发现确实有部分装修很新,每平方米价格较周边区域便宜3000元到4000元的房源。

记者在多个账号留言要求看房,对方很迅速地回复要求进行私聊,然后就发来一个微信号码要求添加。

添加微信号后,这些大V的朋友圈全部都是卖房信息。其中一个“探房”号的微信工作人员自称“明哥”。他表示,朋友圈标注的房子信息都是真实的,自己也是一家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手上有不少房源,偶尔也会留着“干点私活”,“借助社交媒体平台打广告”。

羊城晚报记者近日约了“明哥”在线下见面看房,整个过程和一般中介带看房无异。所谓“特价房”,大部分房子也是有着装修、地段、朝向等各种问题。

社交平台上的二手房源未必划算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栋贤

“网红房”比同小区房子贵市民洪女士则介绍,自己在某社交平台添加一个“卖房网红”微信后,对方并不是中介,而是房屋业主。

“他带我们去看了几套房子,都是那种三十年楼龄左右的‘老破小’,但里面装修得很新,很漂亮”。洪女士说,这些“网红房”虽然比同地段一手楼盘便宜,但它们却比同一小区乃至同一栋没有进行类似装修的房子贵20万元到30万元,“算下来也不算‘笋货’”。

她向记者展示其中一套位于海珠区江南大道的网红盘,里面装修确实漂亮,步行到江南西地铁口也不到十分钟,但其实这是一个楼龄超过四十年的旧工厂职工小区。洪女士说,她问了周边的居民,发现这个房子折算总价比楼上同户型要贵30多万元。

该“网红房”业主向洪女士介绍,房子是“自己和几个朋友凑钱买的”,所以交易时可以直接和对应的业主签买卖合同,并不需要付中介费用。

网上部分信息带着欺骗成分

一位在知名中介行从业十几年的负责人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地产其实是个非常传统的行业,商品单价极高,2020年左右,各种线上营销的尝试已经证明,光靠线上是不可能完成房产销售的。

他表示,网上看到的房源,一些是销售分包公司人员线上营销,“相当于卖广告”,一些则是带着欺骗成分。

他说,“笋盘”无外乎三种:第一种是本来就那么便宜。比如广州海珠区的滨江路一带,既有江边顶流豪宅,也有下渡路附近较为便宜的改造房;第二种是使用权公寓,一般视频上说“市中心地铁口几十万元一套”的就是这种。“这种房子,有些属于集体产权,且多是小开发商开发,容易受政策变动、产权纠纷等影响,网上随便一搜都是这类公寓的负面新闻”;第三种,就是货不对板。放出这些噱头的目的,就是吸引你去联系他看房。

他介绍,现在楼市行情一般,获客成本极高,每一个“实客”的成本在200元左右,“你联系了网红,正说明你有购房意愿。你的资料很快就卖给各个同行了,这笔生意很划算”。他提醒,社交媒体信息真假难辨,房产又属于重资产,街坊买房尽量到声誉好、职能部门容易追责的售房公司为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