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剧烈波动之下,银行理财市场也难以幸免。今年以来,超八成银行理财子公司权益类产品年内收益为负,有些近一周收益跌近10%。其中不乏仓位较高,重仓医药、科技、消费等行业。

业内人士表示,有些理财产品偏股票类,收益率与A股表现呈正相关,而近期甚至年初以来,受国内外各因素影响,A股行情波动较大,当股市行情持续走弱的时候,偏股型理财产品业绩回撤成为大概率事件。


(相关资料图)

一周跌近10%

八成权益理财产品年内收益告负

市场经历过山车行情,令权益理财产品普遍面临较大回撤压力。Wind数据,今年以来,截至9月20日,在22只银行理财子公司权益类产品中,超八成产品年内收益为负,近半数产品年内净值回撤幅度超过10%。

记者注意到,其中部分产品波动较大,近一周收益跌近10%。比如光大理财旗下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精选、2022年阳光红新能源主题、阳光红ESG行业精选等多只产品近一周回报在-6%到-9%区间不等。

具体来看,一些跌幅较大的理财产品多在2020年成立,权益仓位较高,有的在90%左右,主要投资方向有医药、科技、消费等行业,其中有些还大手笔重仓了新能源个股。

一位银行理财子人士表示,有些理财产品偏股票类,收益率与A股表现呈正相关,而近期甚至年初以来,受国内外各因素影响,A股行情波动较大,当股市行情持续走弱的时候,偏股型理财产品业绩回撤成为大概率事件。此外,有些理财产品虽然底部挂钩的是银行定期存款、国债、债券等风险性和波动性较低的金融资产,理论上来说收益率虽低,但基本能保证预期收益率,极少存在业绩回撤的现象。但如今看来,近期利率呈现下行的趋势,而这类理财产品对货币市场利率又高度敏感,所以会面临较大业绩回撤压力。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近日,普益标准发布8月份全国银行理财市场指数报告,该报告发布了8月精选理财产品收益情况以及精选理财产品指数。数据显示,8月,现金管理产品收益跌破2.50%,六个月投资周期产品过去半年收益达1.85%。现金管理产品方面,精选60款现金管理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周均值持续下行。其实,今年以来,银行理财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就在下降。根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22年二季度新发封闭式净值型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12%,环比下跌0.10个百分点。

多款银行理财提前叫停或下调业绩基准

在一些银行理财产品业绩不及预期的背后,多款银行理财提前被叫停或下调业绩基准。

记者注意到,近期包括招银理财、中银理财、浦发银行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或者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公告,下调多款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不少产品下调幅度达到30~40个BP。

对于“业绩基准”下调的原因,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方面是受市场利率下行的影响,另一方面股市震荡,放大了理财产品收益的不确定性,而调低业绩比较基准可使产品更易达到投资者的收益预期。

不过,从上半年数据看,到期收益未达业绩比较基准线的产品占比为9.42%,投资者应理性看待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及其变化情况。

与下调基准同步进行的还有部分理财产品的提前“退市”,不少银行或理财公司主动终止了部分产品的运作。比如信银理财、农银理财、中原银行、盛京银行、浦发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及理财公司提前终止了部分理财产品运作。

据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信银理财已经提前终止了4只固收类理财产品,除了上述理财产品,还有固盈象固收稳健半年定开1号,智慧象固收增强FOF一年定开9号、12号,且均属于第一个封闭期结束后终止产品运行。

对于提前终止原因,信银理财方面表示,是根据该产品说明书第十二条的相关约定,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理财产品管理人有权按照理财产品资金运作的实际情况,主动终止理财产品。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可能也涉及这些原因,一是在存续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净值波动较大,未达到业绩基准且差距过大,引发客诉和分行抵制,导致大规模赎回情况发生;二是一些理财产品是私募定制,如果客户不想继续投资,也会主动要求终止运作;三是部分银行理财产品设置了终止条款,如理财产品的总份额连续90个交易工作日低于3000万份,或产品资产净值连续90个交易工作日低于3000万元,产品管理人有权提前终止产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调整业绩比较基准或提前终止理财产品对投资者产生影响较小。未来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现象会继续存在,从整体来看,理财市场上提前终止的产品占比较低,投资者不必太过担心,遇到这种情况只需将资金赎回,继续购买其他产品即可。从机构角度看,银行及理财公司应设置合理的业绩比较基准,尽量避免设置过高的业绩比较基准,还应谨慎选择投资标的,防止金融资产遭遇信用恶化事件导致产品收益下跌。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