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庆市金融监管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委、市乡村振兴局、农发行重庆市分行联合印发了《重庆市政策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实验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政银企三方联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资料图】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方案》从实行差异化信贷政策、创新金融服务措施、探索有效的金融支持模式和途径三大方面,提出21条具体措施,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创新探索出支持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方案》提出,在“十四五”期间,以重庆市全域为范围创建政策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实验田、示范区,农发行在信贷政策、信贷规模、金融产品创新、资源配置上给予倾斜,建立3000亿元规模项目储备库,意向提供各类融资2000亿元。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称,金融服务是解决乡村振兴在投资筹集、项目运营和投资退出等方面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是确保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的重要配套条件。因此,落实良好的金融服务,对乡村振兴的推进意义重大。
强化金融服务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单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对金融业加大支持乡村振兴力度提出更高要求。
《方案》指出,要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采取足额保障信贷计划、开辟办贷“绿色通道”、给予差异化审批权限、设置差异化办贷条件、合理设置贷款期限、执行最低资本金比例、适度放宽抵押担保条件、放宽融资性担保公司核准权限、适度放宽贷款评审条件、减免结算收费等10项措施。
足额保障信贷计划上,要支持保障实验示范区建设信贷资金需求,在政策性贷款规模方面给予优先配置、专项安排、充分保障。建立灵活调整机制,加大信贷计划资源倾斜力度,在年度信贷计划基础上,视实验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动态调整,全额满足后续信贷规模需求。
适度放宽抵押担保条件方面,对纳入重庆市“十四五”规划或地方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在项目还款来源落实、满足其他评审要求的情况下,可采用在建工程及未来项目形成固定资产抵押等担保方式。可采用抵押、质押、保证组合担保方式,按客户提供的担保额同比例发放贷款,担保额必须与贷款余额相匹配。
柏文喜认为,乡村振兴所涉及的不少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很难依靠项目本身的商业性现金流实现对投融资的本息覆盖,需要在金融政策层面进行支持性规划设计,这也是该方案着重提到实施差别化信贷的主要原因。
“大力推动差别化信贷,将能有效降低乡村振兴项目融资的财务成本,使得部分项目在商业层面变得有利可图和更具商业价值,从而可以促使和吸引市场化投资的进入,有效扩大乡村振兴的资源投入和有效利用市场的力量来促进乡村振兴,实现相关项目的商业化与市场化可持续运营。”柏文喜说。
此外,为强化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重庆市还提出要创新金融服务措施,探索核心企业整体授信。通过推动金融政策和产品创新、投融资市场主体体系培育、建立多元化风险分担机制等措施,全面对接国家、地方相关支持政策,针对重点领域和行业出台支持措施和指导意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探索新模式
一直以来,重庆市都非常注重金融服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作用,也已出台相关措施,在探索金融支持新模式和途径方面,为《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1年12月,重庆市出台《关于印发重庆市深入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政策措施的通知》,要求强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加快乡村振兴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
其中,重庆市提出,聚力改革创新,推进一批金融工作试点。提出四项任务,通过建设政策性金融实验示范区、深化“三社”融合金融服务、探索农业农村绿色金融发展、推动城乡融合金融服务试点,争取形成一批金融创新工作有效做法和典型案例。
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印发《2022年重庆市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要点》,提出从围绕重点主体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发挥创业担保贷款定向支持作用两大方面,持续推进乡村振兴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
继承了之前政策的精神,《方案》指出,要从创新贷款模式、创新还款来源、推动西部(重庆)金融中心建设、聚集各方智慧助力乡村振兴四个方面,探索有效的金融支持模式和途径。
例如,围绕农村地区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等长江大保护重点领域,将推广“河道清淤+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河道清淤所产生的废弃物利用料及河道周边地块存留废片石的处置收入,也可作为项目还款来源。
柏文喜表示,重庆市发布的多条金融服务相关措施,都体现了吸引、聚集社会资金和市场资源,参与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振兴成果巩固和可持续发展的努力。这方面的尝试非常值得其他城市和区域,在乡村振兴活动与实施方案中加以借鉴和推广。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