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上海市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近日联合发布《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下称《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跨越省级行政边界进行的国土空间规划。”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表示,《规划》的落地,将推动上海大都市圈内部的资源配置,促进不同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
《规划》明确,上海大都市圈的规划范围为上海、无锡、常州、苏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的市域行政范围,陆域面积5.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7万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将分三步走:到2025年,上海大都市圈初步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区域框架,届时经济规模将接近20万亿元;到2035年,上海大都市圈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区域,届时经济规模将达30万亿元;到2050年,上海大都市圈全面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区域,届时经济规模将超50万亿元。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全程参与了《规划》的研究与编制。他表示,都市圈建设是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长三角已形成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经济实力越强的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越大。随着《规划》的落地,长三角城市群跨区域、小尺度、相对精准的新型区域合作将加快推进。
《规划》提出,上海大都市圈将建立涵盖顶级全球城市、综合性全球城市、专业性全球城市、全球功能性节点、全球功能支撑性节点的多层次功能体系,形成“1-3-6-12-19”的功能结构。
其中,“1”为1个顶级全球城市,即上海市区,在全球各领域达到一流水平;“3”为3个综合性全球城市,即苏州市区、宁波市区、临港新片区,与上海共同组织全球核心功能,携手迈向全球城市“第二方阵”;“6”为6个专业性全球城市,即无锡市区、常州市区、南通市区、嘉兴市区、湖州市区、舟山市区,在专业领域发挥国际影响力;“12”为12个全球功能性节点,包括上海的嘉定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江苏的江阴市、昆山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浙江的余姚市、慈溪市、嘉善县、桐乡市,承担全球特色功能;“19”为19个相对独立的全球功能支撑性节点,服务本土,为全球城市及节点提供有力支撑。
上海大都市圈下一步发展应如何破题?
张学良认为,接下来应在现有体制机制优势下深化都市圈建设。上海大都市圈须加快“交通—产业—人口—生态—功能—公共服务”六位一体的都市圈建设路径,紧抓项目落实。其中,在产业方面,绘制产业链基础资源图和产业链断链风险图,出台产业合作清单、建议清单和揭榜清单,形成空间产业分工新格局。在人口方面,推进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放宽都市圈人才落户条件,建立良性人才流动新氛围。
陆铭说,面向未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的核心地带是以上海为中心的“1小时都市圈”。“1小时都市圈”内,轨道交通一体化、土地空间规划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政策一体化等须加强。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