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6个经济大省被点名“要勇挑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眼下,六省齐齐交出领下重任后的首张“成绩单”。
【资料图】
广东以91723.22亿元继续领跑,这是其首次在三季度站上“9万亿”台阶。不过,其与第二名江苏的差距缩小至3070.52亿元,为2018年以来三季度最小差值。而此前先后遭遇高温干旱、疫情反弹、地震灾害等多重困难的四川,也首度在三季度迈过了“4万亿”门槛。
从增速上看,山东以4%的成绩跑在最前,领先全国大盘1个百分点,对全国GDP增长贡献率为9.6%、居全国第一。河南、浙江则分别高于全国0.7、0.1个百分点。
同时,从回升幅度看,江苏反弹最大,GDP增速比上半年回升0.7个百分点,浙江、河南也都有0.6%的提升,恢复情况好于全国(GDP增速较上半年回升0.5%)。
一边是厚望之下重任在肩,一边是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运行,经济大省们的三季度并不容易。这个关键窗口期,它们究竟是如何应对的?发力点有何异同?最新三季报,可以帮助我们窥见经济大省的“三板斧”。
稳外贸:山东锚定“三万亿”
2020年以来,进出口保持超预期增长,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而6个经济大省,2021年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7.1%,今年前三季度虽有所回落,但占比依然达到56.3%。稳外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广东仍以6.1万亿元的成绩位居榜首,领先排在第二位的江苏近2万亿元,浙江、山东分别处于“3万亿”、“2万亿”台阶,四川、河南则为7349.6亿元、6208.1亿元。
增速上,6个省份在此前高基数的基础上均有所放缓。其中,浙江以17.60%领跑,其也是6个经济大省中唯一一个进口、出口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省份。同时,山东凭借20.8%的出口增速,带动进出口增速达到15.7%,今年大概率能突破“外贸3万亿”大关。
对比来看,广东、江苏、四川的进出口增速曲线走势弱于全国平均线。
其中,广东仅1.3%,落后全国平均线8.6个百分点,同时其进口增速为-5.6%,是6个省份中唯一的负增长。
作为中西部地区的“开放”代表,四川去年站到了叩开“外贸万亿大省”的门口,如何“稳中求进”取得新突破,悬念将很快揭晓。
当然,宏观数据之下,是市场和产品的支撑。
三季报数据显示,对经济大省而言,新兴市场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除手机等优势机电产品外,新能源产品亦呈现良好出口势头。
今年前三季度,广东对东盟进出口9696.4亿元,增长6.7%,东盟为其第一大贸易伙伴。
浙江对东盟、拉美、非洲等进出口合计占30.4%,同期其对欧盟、美国进出口占全省外贸总值的30.6%。在份额占比相当的情况下,新兴市场增速高于传统市场。
山东对东盟进出口4646.3亿元,增长56.1%,进出口总额和增速均高于美国、欧盟、韩国等传统市场,同时,俄罗斯超过日本,成为山东第5大进出口市场。
在产品方面,前三季度,浙江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分别出口655.1亿元、169.3亿元和98.9亿元,分别增长1.5倍、1.7倍和1.2倍。
而随着锂电产业的发展,四川锂电相关产品进出口规模快速增长。今年1~9月,其进口锂辉矿136.7亿元,增长545.4%,出口锂的碳酸盐和氢氧化锂21.8亿元和45.0亿元。
对河南来说,手机则是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前三季度出口1864.8亿元,增长5.5%,占全省出口的48.5%。同时其主要进口商品包括手机零部件、金属矿砂和原油。
整体来看,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对经济大省稳外贸的作用至关重要。
广东的外贸主体中,民营企业占比达到56.7%,为六省之最。
江苏前三季度民企进出口1.62万亿元,增长15%,与国企(3854亿元)合计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48.9%。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1万亿元,增长5.3%,占比51.1%。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拉动江苏进出口增长5.7个百分点,成为江苏外贸增长的最主要拉动力量。”
四川情况也类似。1~9月民企进出口2391.4亿元,增长41.5%,高于全省外贸平均增速31.7个百分点,比重达到32.5%,较去年同期提升7.3个百分点。
同期,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达5807家,较去年同期增加702家,“民营企业的快速增长进一步增强四川外贸内生动力,提升外贸自主性”。
值得注意的是,从外贸结构来看,浙江出口尤其“强势”,相较于全国出口与进口比值(1.31),浙江这一比值高达2.83,其后的广东、江苏分别为1.76、1.74,河南、山东、四川分别为1.58、1.54、1.51。
稳投资:浙江增速领跑
投资方面,浙江以前三季度10%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经济大省,河南、山东分别跑出9.9%、6.5%,高于全国平均线4、0.6个百分点,四川与全国持平(5.9%),江苏、广东则分别落后全国2.4、6.8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经济第一大省主要受一产投资不振拖累。分产业看,广东前三季度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5.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7%,第三产业投资降6.0%。不过,三季报同时指出,固投增速“降幅比1~8月收窄0.1个百分点”,“呈现触底回升态势”。
河南则受益于项目开工。前三季度全省新开工项目10228个,完成投资增长18.8%,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891个,完成投资增长16.7%,增速分别快于全省投资8.9、6.8个百分点。“其快速增长有利于全省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而在各地实现高增长的投资领域,基础设施投资和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山东三季报显示,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海上风电基地V场址项目、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二期、龙口南山LNG接收站一期等项目,“本年完成投资均实现1倍以上增长,有效带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同时,山东全省工业技改投资项目达1.1万个,较去年同期增加1059个。分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技改项目个数分别增长32.9%、30.5%、27.9%。
事实上,投资不仅连着需求和供给,更连着当前与未来。从三季报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经济大省“加码”的产业方向,向投资要新动能的意图很明显。
比如江苏,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增长29.9%,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22.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4.8%,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3.9%。
广东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5%,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27.3%;浙江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8%,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30.1%;河南的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97.7%、59.5%、37.8%。
值得注意的是,多个省份还进一步加强了对铁路运输的投入。其中,河南前三季度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达到83.8%,四川、广东也分别增长26.5%、12.5%。
一个可以感知的变化是,郑州已落成“米字型”高铁网,广东加速上马城际铁路,而近年持续推进高铁“补短板”的四川,也在近期迎来了两条高铁的新进展。
10月29日,西宁至成都高速铁路海东西至黄胜关段开工建设,标志着分段建设的西宁至成都高速铁路全线开工。该条线路是“八纵八横”高铁网兰州、西宁至广州的兰(西)广通道的组成部分,通车后有利于加强兰(州)西(宁)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交流;
第二天,重庆至昆明高速铁路寒坡岭特大桥在四川泸州实现转体对接,为渝昆高铁川渝段早日建成通车奠定了基础。该条高铁建成后,将形成全程时速350公里的出川大通道,成都到昆明3小时内可达。
一个个项目即是具象化的投资,可以预见,“力争全年最好结果”,经济大省需要更多重大项目的强力支撑。
促消费:江苏降幅收窄
消费方面,今年前三季度,6个经济大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共计14.55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45.4%,较去年底提升0.4个百分点。
其中,广东、江苏社消零总额超过3万亿元,山东、浙江超过2万亿元,河南、四川同处“1.7万亿+”梯队。
增速上,浙江以4.2%继续领跑,延续今年以来的良好消费态势,广东、河南分别以2.2%、1.9%领先全国大盘1.5、1.2个百分点。
从复苏情况看,江苏前三季度社消零增速虽未转正(-0.3%),但降幅较上半年收窄3.4个百分点,回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个百分点。同时,浙江、河南的回升幅度也分别高于全国0.8、0.2个百分点。
分消费类型来看,商品零售的恢复程度继续好于餐饮,在公布相关数据指标的4个省份中,仅河南餐饮收入增速回正,前三季度达到2.5%,而广东、浙江、四川均为负增长。
具体消费品上,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汽车消费发挥了关键作用。
广东:前三季度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增长6.0%,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48.8%。
江苏: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分别增长1.1%、9.8%,比上半年分别回升9.9个、5.1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8倍。
浙江:汽车类商品零售增长9.9%,增速比上半年加快9.6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1.3倍。
河南: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增速由上半年的下降4.3%转为增长1.1%,汽车类零售由负转正。
整体来看,政策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汽车消费,助推经济大省稳消费。
一方面,有税收优惠。今年5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公告;9月底,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公告称,将今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续实施至明年底。
另一方面,有补贴加持。以广东为例,其4月出台的《进一步促进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显示,购置新能源汽车最高补贴可达1万元/辆、燃油车可达5000元/辆(以旧换新)。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此次采用的补贴均为“现金”,除深圳部分区以数字人民币形式返还外,绝大部分地市直接返还至消费者个人银行卡。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相较于之前返消费券给消费者,现金的刺激作用更明显。
数据显示,广东社消零增速曾在4月份落入负增长区间,5月降幅扩大至-0.8%,6月企稳回正,截至9月实现2.2%的增长,消费市场加速回暖。
若从购买力的角度观察,目前已公布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个省份中,浙江情况最好,前三季度达到47023元,江苏、广东、山东分别为3.8万元、3.7万元、2.8万元。同时,浙江城镇、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5132元、30438元,分别比排在第四位的山东高出1.8万元、1.26万元。
当然,想要促消费扩内需,还需进一步调动居民消费积极性,还得想办法丰厚“钱袋子”。说到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