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不断创造更好条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如何更有效地立足区域特色,在产业转移过程发挥地区的创新能力,实现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互利共赢,值得研究。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从区域承接条件上来说,东部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有助于转变提升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理念,更有助于推动东部经济转型升级,对产业分工的格局起到优化的作用。同时,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以及原材料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良好,营商环境也有很大改善,可谓一举多得。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西部地区也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在承接转移产业时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对此,中西部地区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使得其更科学地应对产业转移中出现的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立足区域优势,因地制宜承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中西部地区对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主要是利用已有产业,通过更新换代式的对接,增强本地产业核心竞争力。近两年来,中西部内陆地区凭借优越的政策、生态和人力资本优势,开始尝试对接国家级创新项目的落地。要进一步依托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推动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重点产业承接发展,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比如,宁夏银川中关村的清华大学数字治水项目,是凭借宁夏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先行区的政策优势、直接引入国内生态领域的项目。这一项目在科技层面很有特色,还衍生出上中下游产业链,配套企业十几家,可解决就业500多人。

二是完善保障,持续改善软环境。随着承载要素内核不断变化,东部地区产业对中西部地区软环境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坚持用改革的手段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建设,持续梳理企业投资兴业的堵点和难点。强化公共服务支撑,发展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完善公共信息、公共试验、公共检测、技术创新等服务平台。应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不得采取硬性指标等形式招商引资,避免盲目投资和恶性竞争。

三是重视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劳动力素质。要不断激发年轻人创新创业活力,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使用、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积极为高层次人才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人才合理流动,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吸引东部沿海地区在中西部地区落户。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