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长三角41市2022年经济成绩单全部出炉,随着安徽黄山市GDP越过千亿“门槛”,长三角所有设区市的经济体量均达到千亿体量以上。


【资料图】

上海居榜首

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GDP总量依然高居第一。

2022年,上海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开局、深度回落、快速反弹、持续恢复”的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652.8亿元。其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17406.86亿元,同比增长5.8%。

“2022年上海GDP同比下降0.2%,虽然出现罕见下降,不过上海的人口规模、工业基础等经济因素都维持在稳定水平,所以经济总量依然维持在4万亿以上规模。”财经评论员徐浩平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上海经济的稳定对于整个长三角经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体来看,2022年,上海经济克服内外部多重压力挑战,呈现回稳向好的态势,核心功能强、经济韧性足、发展潜力大、市场活力好的优势进一步显现,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上海社科院研究院、南通大学长三角现代化研究院院长何建华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说。

何建华进一步指出,上海还不断改进“软指标”,抓住了“牛鼻子”,“上海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龙头城市,有自己的使命担当,要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尤其在营商环境方面也要示范引领”。

“此外,上海正在打造国际优质资源的集聚高地。”何建华说,“这又要求其营商环境,特别是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要服务于招引最优质的全球化资源,而这又对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他看来,优化营商环境,说到底是为了更好地激活上海这座城市的生产要素,“营商环境好,万商云集,汇集的生产要素就可以激活来产生效益”。

苏浙实力强

经济总量突破万亿规模,是衡量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在长三角,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合肥、南通均处在超万亿的“第二梯队”,且多年来保持稳定。

目前排名第9位的常州,2022年GDP为9550.1亿元,将在2023年决胜“万亿之城”。

“长三角GDP第二城依然是苏州。”徐浩平说,苏州因为受到上海的经济辐射影响,吸纳了众多海内外知名企业,苏州202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11521.4亿元,增长1.8%,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大工业产业对于全市的经济发展有主导意义,在经济总量方面力压杭州、南京这两大省会城市。

再看浙江,宁波在经济方面表现出色,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15704.3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些年,宁波在财政、GDP等经济指标方面增长水平都相对较高,这与宁波的港口、石化、制造等重点产业密切相关。”徐浩平分析称。

安徽势头猛

从经济增速来看,41市中有24个市增速跑赢全国增速3%,其中,安徽有10个市,全省也以3.5%的GDP增速领跑长三角。

“要在长三角合作架构下,推动安徽省主要城市与沪苏浙对标城市合作,高水平推动安徽省城市品质功能和活力提升,加快体制机制的一体化,拓展城市合作领域,协同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安徽省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副所长、高级经济师张峰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此外,要推动园区紧密合作、全区域紧密合作、多领域紧密合作。

安徽各市奔跑势头强劲,关键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2022年,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速比全国快2.5个百分点,居长三角第一位。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比全国高3.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位。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增长21.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7.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4.8%。

其中,滁州增速位列长三角第二,达到5.5%,仅次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舟山(8.5%);池州增速位列第3,达到5.4%。

“究其原因,两市都位于皖江城市带上,都在积极主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区位机遇、政策机遇,把工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作为稳发展的第一动力。”徐浩平进一步指出。

此外,从排位变化看,安徽亳州前进一位,进入长三角前30强。

值得关注的是,安徽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提升外贸规模质量。加快构建链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市场枢纽。将创新利用外资模式,发挥境内外商协会、国际化产业基金等作用,用好长三角外资企业资源,加大与境外世界500强、行业龙头、隐形冠军等企业对接力度,提高外资招引精度和效率。以制造业利用外资为重点,围绕强链延链补链,精准引进一批外资项目。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