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2023年世界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召开,共话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新趋势。
目前,我国正处于医疗健康产业迅速发展的新阶段。有研究显示,到2025年,我国大健康产业产值将达到17.4万亿元;到2030年,我国大健康产业产值预计达到29.1万亿元。
日益壮大的产业规模将催生更多的发展需求,促使医疗健康企业不断在重大疾病筛查、创新药、智慧医疗等领域实现技术攻关和突破发展,力争释放出大健康产业发展潜力,提升我国在全球医疗健康领域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资料图片)
与此同时,我国正着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以达到区域均衡的布局。除医疗资源集聚的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外,以武汉为代表的众多城市亦在培育大健康赛道上的新优势。目前,武汉大健康产业总规模已突破4500亿元。
人工智能助力突破医疗资源不足难题
随着群众对健康的追求日趋多元化,优质的医疗健康资源显得愈发稀缺,如何进一步提升医疗健康水平、加强其普惠性,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其中的必要手段。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探索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例如,在2017年时,人工智能机器人考生以超出分数线96分的成绩,成为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评测的机器人。2022年,国家医疗保障局主办“智慧医保解决方案大赛”,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医保资金的使用有效性。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吴晓如在论坛上分享了一组数据,过去几年中,人工智能技术在众多医疗机构中已经辅助医生完成5.9亿次的辅助诊疗,其中修正66万次的高风险病例。
“66万听上去只是一个数字,但这个数字背后,挽救的是生命。”吴晓如表示,未来,人工智能能够为我们做好健康管理、疾病咨询、健康预警、慢病管理,成为每一位医生的诊疗助手和每一位居民的健康助手。
当前,地区之间医疗资源不均衡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重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指出,现阶段,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存在倒金字塔的结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一线、二线城市,但数量繁多的三四线城市及农村乡镇其实是最大的医疗需求方,医疗资源的分布与需求不相匹配。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其中提供一部分的解决方案。张黎刚表示,要实现医疗资源的下沉,通过简单的让三甲医院专家分流到基层的方式是不现实的,但人工智能能够发挥一定作用。例如在已有的案例中,利用AI技术,基层医疗中心、体检中心和三甲医院在眼底疾病的筛查诊断上可以达到同一水平。
“人工智能在医疗资源稀缺的国家具有巨大的价值。未来,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应用市场有可能会超过欧美国家。并不是说中国的AI技术更加强大,而是中国迫切需要通过这一技术解决当前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张黎刚表示。
武汉打造世界级大健康产业集群
除医疗资源集聚的一线城市外,以武汉为代表的众多城市亦在培育大健康赛道上的竞争力。
武汉大健康产业已经积累一定基础。近年来,当地的国药集团、迈瑞医疗、华大制造等研发生产基地正在加快建设,联影医疗总部基地、药明康德华中总部基地等已建成投产。同时,人福医药跻身中国医药工业100强,九州通集团成为国内最大的民营医药商业企业。
2022年,位于武汉的光谷生物城位列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第4位,武汉成功入选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武汉的大健康产业总规模突破4500亿元,产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目前,武汉拥有大健康领域独角兽企业2家,百亿级总部企业4家,上市公司12家,高新技术企业600多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一城一园三区”的产业布局。同时,武汉正在加快建设国家科创中心城市,拥有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科研优势。
武汉市副市长王清华表示,武汉进一步构建“一城一园三区”的协同发展新格局,着力将光谷生物城打造成为全市的大健康产业的驱动核,江夏光谷大健康产业园承接放大光谷生物城产出的外溢效应,汉阳大健康产业发展区、环同济—协和国家医疗服务区和武汉长江新城国际医学创新区,合理构建长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地。
同时,武汉将加快建设华中科技大学高端生物医学成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放疗研究中心。推动建设交叉研究大楼等一批重点设施,引进心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线粒体等一批前沿项目。
按照规划,预计到2025年,武汉大健康产业总收入将达到8000亿元。到2030年,将建成一个超万亿的世界级大健康产业集群。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