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李金萍实习生秦悦深圳报道

四川钵钵鸡,武汉三鲜豆皮、东北大油边,广式牛杂、潮汕小海鲜……夜市是美食的聚集地,也是都市人心目中最重要的“烟火气”。


(资料图)

有人痛恨其转角遇到爱成为减肥路上的绊脚石,有人钟爱它是大快朵颐的加油站。夜市袅袅烟火照亮了城市的“夜经济”。

9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正式生效,深圳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以法律的形式正式为路边摊“松了绑”。

政策“松了绑”,夜市中将有更多深圳人,他们的感受也各有不同。

牛杂摊主:摆摊挣钱不是人人都行,需要技巧

李梅,夜市中卖牛杂的商贩 30岁

“摆摊月入过万”,在深圳等一线城市中,好像流传着很多这样的故事,但对我来说并不容易。

我今年30岁了,是新手宝妈,也是摆摊新鸟。我从今年年初开始出摊卖卤牛杂,目前还处摸索期。

从开始到现在,我已经换了4个地点出摊了,目前在这里摆了差不多2个月,把小吃车开到这里前,我连续做了好几天的市场调研,从人流量、到摊位种类,再到附近居住人群日常消费的客单价,综合考量后才把摊位挪过来,这都是前面“失败”积累的经验,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摆摊赚到钱的。

成为摊主前,我在一家公司做行政,也算是“白领”,但生完宝宝后,重新开始找工作。有朋友建议我摆摊,但我一直担心和城管“对线”,脑子里都是些和城管冲突的新闻画面,犹豫了很久。

后来看到深圳正在逐步放开更多街道摆摊,让地摊合法化,我才决定在夜市摆摊试试。

这样,我既可以在白天更多地照顾宝宝,夜晚出摊的时候,老公也可以帮忙,不会太辛苦。

和我这样想的人很多,周边好几个摊主都是和我一样“白领下海”,但这个生意并不好做,也需要技巧。

首先,就是辛苦。每一位摊贩几乎都有一本“摆摊辛苦日记”,像我每天中午开始洗牛杂,煮牛杂,晚上6点开始出摊,售卖到12点左右,感觉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转不停。

其次,还有很多技巧,比如与顾客朋友般的相处。我观察到身边的摆摊高手都有很多的“回头客”,“回头客”们的偏好和个人信息往往被摆摊高手们记得十分清楚,所以当“回头客”们到来后,仅通过一句“老样子”,就可以快速制作出顾客需要的食物。

现在这条街道的人流太多了,不止逛夜市的人多,售卖的商贩也多,所以我们每天来的时候,经常抢不到靠近主道最佳的前排位置,只能找到第二排边角位置,相对而言,来这里买牛杂的人需要从第一排的小吃车中穿过,所以没有那么方便。虽然也有“回头客”,但是,与那些月入2万的摆摊高手们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未来,我其实有了初步打算,我想再坚持一段时间,听说深圳已经放开了摆摊,可以在固定位置长久摆摊,而这更坚定了我要做下去的选择。

附近商家:我和摆摊商贩们既是朋友也是竞争对手

王生,麻辣烫店主,52岁

我交着一年十五万的房租,要和附近200多家的无场地费的摆摊商贩们争夺深夜食客的胃。

我是王生,从黑龙江来深圳卖东北麻辣烫,半年前店铺刚刚开张。

在深圳开店之前,我从未来过深圳,我在黑龙江哈尔滨开着一家生意不温不火的饭店,平时在店里记记账,空闲的时候带带孙子,生活虽然安逸,但我总觉得这种日子少了些什么。去年年末,在待业儿子的拉拢下,我决定冒险一试,在52岁的年纪,来深圳开启了充满冒险地二次创业之旅。

为了二次创业成功,我为这家店铺倾注了许多心血,从店面的选址到装修再到开业,店内的大小事宜我都亲力亲为,比如在开店选址上,因为有之前在东北“踩坑”的经验,所以这次在选址上,我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踩点观察,考察店面的人流、附近客群需求等,才最终确定现在的位置。

店铺刚开业的时候,也确实如前期预想的一样,生意很好,每到晚上,排队来吃麻辣烫的情景时常出现。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天气越来越暖,店铺外面的街道开始出现了一些摆摊车,由于人流众多,慢慢得来摆摊的小车越来越多,渐渐地形成了如今有200多家商贩的夜市一条街。

商户多了,我们的生意也受到影响,很多客人来到这里,率先会被夜市吸引,在夜市的摊贩上就吃饱了,进店吃麻辣烫的客人则越来越少,明显不如开业前两个月多了。其实也不止我们一家,比如我旁边卖煎饼果子的同行也有类似的苦恼。

夜市商贩们没有房租成本等压力,所以相对而言,在价格上会比我们更有优势,而且人们在逛夜市的时候,顺便就买了吃的,专门穿过小吃车来我们店面的顾客毕竟是少数。

不过,也有一些商家还是受益于这个夜市,比如我们隔壁卖水的同行。每天晚上,他们也会和摆摊商贩们一样,把做好的杯装柠檬水放在门口进行售卖,十几杯柠檬水可能不到一个小时就卖光了,销量好过白天。

前几天,来店吃饭的年轻人告诉我,今年9月1日开始,在划定区域内,将允许摆摊。我特别希望门口的同行们可以在划定的区域内摆摊,离开我们这条街道,毕竟大家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附近居民:喧闹的夜市,缓解了我的思乡之情

林木,跨境电商公司的品牌经理,32岁

楼下夜市是我的移动食堂,但是我对摆摊的商贩们却心情复杂,又爱又恨。

我是林木,一位来自武汉的单身妈妈,也是南下“淘金一族”,去年从武汉南下来到深圳工作。

离开武汉之前,我是一家外贸公司的品牌经理,每天过着朝九晚五和女儿嬉闹的日子。

转变发生在去年夏天,和丈夫离婚后,我取得了女儿的抚养权。为了给刚满3岁的女儿多挣些钱,我接受了前公司一位客户的邀请,把女儿交给姐姐抚养后,独自来到深圳工作。

其实,一个人初到陌生的城市,有很多的不适应,比如会特别想念家乡的饭菜,也会特别想念女儿……尤其是夜晚的时候。

不过,现在因为有了楼下这条喧闹的夜市,缓解了我的一些思乡之情。夜市里,有五湖四海的美食,相对正宗的家乡小吃,热干面、锅盔、串串等,每一种都色香味俱全;同时食物的价格也不昂贵,从8元到20元之间不等的价格,与外卖平台中动辄20元的起步送餐价相比,优惠好多。所以当我下班穿过夜市回家的时候,都会停下脚步,买一些小吃,当作我的晚餐,渐渐地,这个夜市成了我的深夜食堂。

但是,对这个夜市的回忆也不都是美好的,比如夜市的喧闹,这条夜市结束的时间有点晚,大概会持续到凌晨3点到4点,吵闹也会持续到那么晚。平常的时候对我影响不大,我是一个入睡很容易的人,但是,在一个连续加班五天的夜晚,当极度疲惫的我刚要睡着的时候,摆摊小哥的一嗓子吆喝的声音让我睡意全无。

最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听说,我们楼下的夜市要消失了,因为这条街道其实不是允许摆摊的位置,只是因为距离地铁口近,由摆摊小贩自发聚集的夜市点,而城管们也正在积极引导摊贩们向合适的位置摆摊。

只是在少了夜晚的喧嚣后,我不知道是否需要适应一段时间,也不知道要去哪里,再找下一个深夜食堂。

城管:城管的形象可能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

马明,某区城管,40岁

每当我穿上制服出现在夜市中,就变成了摊贩们不愿意看到以及提起的人,一名维护城市秩序正常运转的城管。

我是马明,今年是我做城管的第十年,也是与商贩们打交道的第十年。

我觉得城管的形象可能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比如夜市中的商贩们就比较害怕见到我们,因为我们的到来往往意味着他们要离开摆摊位置。但是这其实是人们对城管形象的刻板认识。因为有的时候,我们也不会将商贩们完全赶走。毕竟很多的商贩们是为了生计摆摊。

比如我认识的老井,一个在深圳多年的摆摊者,有两个女儿在读书,为了多挣些钱,一个江西人竟然和湖北人学做湖北小吃锅盔,在学习制作过程中,由于不太会使用烙饼的锅,手被烫伤多次。所以对于这类商贩,只要不影响交通,有时候我也会默认。

但是,这种情况也不是经常发生,对于影响居民休息、堵塞交通等影响城市秩序正常运转的摆摊行为,我们会坚决地制止,例如现在,在地铁口人流如织自发形成的夜市已经严重地影响了附近的交通出行,而且附近居民多次打电话投诉夜市扰民的情况下,我们会坚决制止商贩们的摆摊行为,清理街道。有的时候,为了方便他们离开,我们也会请市容同事帮忙,让他们帮助商贩们收拾出摊工具。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的商贩都会积极配合,但是偶尔也会遇到不肯离开的商贩,对于他们,我可能就会提高声量让其离开,虽然本意并不想如此,但是却是工作职责所在。

我们同事之间也会经常交流讨论这类问题如何解决。

最近,终于听到了这类问题比较好的解决方式,9月1日起,深圳将在划定区域内允许摆摊,我和同事们也正在积极向商贩们宣传在合理地点摆摊,据了解,很多商贩非常愿意在合适的地点摆摊,我觉得距离和商贩们“你好、我好、大家一起好”的理想关系可能会迈出重要的一大步。

(应受访对象要求,本文中的采访对象李梅、王生、林木、马明均为化名)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