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潺潺流过,河边绿植遍布。夏日时节,走进北京市顺义区,水清岸绿乡村美的图景令人印象深刻。

新建高效生物骨料净化床、生态边坡,种植水生植物,布置生态浮岛……近年来,顺义区编制全区黑臭水体治理方案,针对10段30.65公里黑臭水体制定“一河一策”方案。经过治理,全区河道水质和水生态环境实现明显好转,黑臭水体水质连年全部达标。

销账式管理,让小微水体变美丽美景


(资料图片)

近年来,顺义区紧盯小微水体多元化治理,市民身边的水环境持续改善,越来越美。

在箭杆河北小营镇前鲁段,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树木倒映在水面,像是一幅水墨画。但这里曾经的景象却并不如人意。“以前这里水没有这么好,从这儿走都不会多瞅一眼。经过这两年的治理,可以说是水清岸绿,现在每从这儿走都想停留一会儿,看一看,这条河让村子更美了。”村民单冬梅指着河西岸的桥洞对记者说,这里以前是个明沟,改为暗沟后,岸上还种上了花草,景色一下子就不一样了。

美丽河景的背后,靠的是打出河道治理的“组合拳”:区、镇两级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安装曝气机、建设生态滚水坝等措施,实施河道原位治理;排查整治箭杆河91处排水口,实现河道污水入河100%清零;建设北小营镇再生水厂,将河道周边村庄、开发区附近小区的污水统一收集,处理达标后排入河道,补充景观用水。如今,水清、岸绿、景美、人欢……随着小微水体治理不断深入,百姓身边的水环境逐步旧貌换新颜。

小微水体整治是2019年北京市第1号总河长令部署的工作任务。经排查,顺义区除胜利街道、旺泉街道、双丰街道无小微水体外,其余22个属地共发现小微水体555处。顺义区按照“拉条挂账、逐个销号”原则实行销账式管理,截至2021年底,555处小微水体已全部完成整治,整治完成率100%。

寻根溯源整治,还乡村河道清澈水体

夏日清晨,顺义区小中河河面弥漫着薄薄的晨雾,边坡的草坪和两岸的柳树青翠,点缀其间的假山石为河道增添了几分意境,三三两两的村民沿着河道悠闲地散步。这是小中河治理后呈现的优美画卷。

为治理好这条乡村河道,顺义区在小中河北木路小中河桥至区界全长25.71公里的河道内布置了高效生物骨料净化床26座,种植水生植物12.3万平方米,清淤1万余立方米。同时,沿线属地镇进行了截污治污,寻根溯源,实现雨污分流,沿小中河右堤铺设污水管线,将农村污水收集后进入再生水厂,经水厂处理成中水达标后,再次排入小中河,从源头避免污水入河。

仁和水务所河道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各级河长以及巡管员都担起职责,按照规定巡河、检查,保障河道干净、安全。”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河道治理、维护成效显著,河水还清,按时间要求摘掉了“黑臭”的帽子。

一村一策治理,农村污水有去处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得当有利于水环境的改善。近年来,顺义区本着“一村一策,因地制宜”的方案,以村为单位,通过单村、联村、城镇带村等方式开展农村治污工程,让村内的一条条道路更加干净、宽敞,一条条小河再现生机。

干净整洁的道路、有序停放的私家车,走进北小营镇东乌鸡村,呈现在眼前的是现在顺义区大部分农村的景象。“我们村在2019年完成农村污水治理工程,从人居环境到百姓生活的便利性上都有了很大提升。能够顺利完工,多亏了老百姓的支持。”东乌鸡村党支部书记许向东说,“村里成立了由村民代表、老党员等7个人组成的重点工程联络小组,施工过程中如遇问题,小组成员及时介入,与老百姓、施工方积极沟通,协调矛盾,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

走在街坊路上,顺义区水务工程建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争向记者介绍,目前,村民家用的废水,包括厕所、厨房用水,全部通过埋在地下的管道流向村庄的污水主管道,然后进入北小营镇再生水厂处理,处理后排入河道,用于绿化等渠道。

如今,随着顺义区黑臭水体整治工程的深入实施,全区农村人居环境呈现出新面貌,一幅美丽宜居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