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走进富各庄村科技小院的庭院食用菌试验示范棚,一个个食用菌菌包整齐码放,一簇簇高温平菇、秀珍菇如雨后春笋般撑起小伞,从菌包中探出脑袋。农户们惊喜地发现,夏天的大棚也能出菇了。“这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我们提供的耐高温型食用菌菌包,解决了我们夏天无菇可种的问题。”富各庄村第一书记许洁笑着说。
2020年,城市副中心首家科技小院建在了于家务乡富各庄村,通过对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村民们经常会看到食用菌专家在村里忙碌的身影,帮村里选择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拓展销售市场。眼下,村里产出的榆黄菇、黑木耳等品种已远近闻名。
蘑菇种出了名堂,但如何让村民进一步增收又成了新问题。“这些蘑菇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到了夏天和冬天,不出菇的日子村民们就没了收入。”许洁说。
今年,村里通过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专家们沟通,希望能缩短“农闲”的日子。“研究所为我们推荐了所里新培育的耐高温型蘑菇品种,即使在夏天6、7、8月最热的时候,这些蘑菇也能正常出菇。”
据了解,研究所推荐的两种耐高温型蘑菇品种分别为秀珍菇和高温平菇。“夏季棚内温度较高,耐高温类型的蘑菇品种在国内本就不多。”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刘宇介绍,研究所培育的秀珍菇经过多年栽培试验,品种已经成熟,“北京高温季节棚内的蘑菇基本都停止生长,只有秀珍菇生命力依旧旺盛。此外,秀珍菇的销售价格也比较高,几乎是平菇价格的一倍。在新发地批发市场,这种蘑菇的批发价格也在每斤七至八元。”
目前,北京市面销售或大面积播种的平菇多为中温型或中低温型品种,中高温型平菇品种比较少见。“我们从种质资源库中筛选出一个耐高温的平菇品种,落户到富各庄村后,目前看种植效果也非常不错。”刘宇介绍道,普通类型的平菇在北京的6、7、8月基本处于休眠状态,“主要是因为棚内温度太高,基本不能出菇,这三个月也是北京地区平菇生产的淡季,平菇价格也会提高六成左右。我们如果抓住这个市场淡季,培育出耐高温平菇品种,就能把平菇卖上价儿。”
研究所为村里提供了两个品种、共计2000个菌包,经过两个多月的观察培育,最近,这批菌包迎来了丰收。看着菌包里冒出的一簇簇蘑菇,许洁开心地说:“老师们严格把控了示范棚的温度、湿度,蘑菇的产量也不错,每天都能出几十斤,可以说试种非常成功,明年我们就可以向全村推广了。”
据了解,富各庄村一直致力于发展庭院蘑菇产业,目前全村共有温室拱棚近60个。今年下半年村内菌包种植规模约10万包,预计产菇约20万斤,村民年人均增收可达2万元。
科技赋能,农民增收。许洁说:“耐高温蘑菇品种的成功试种,将拉长村里蘑菇的生长期,富各庄村蘑菇将不再局限于春秋两季。”通过试种新型蘑菇品种,富各庄村实现了春、夏、秋三季蘑菇无缝衔接。最近,村里还在为温室棚进行地暖设施改造,预计年底前完成。“到时候,我们就能实现一年四季,季季都能出蘑菇了,农民收入就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