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榆林公布了最新的GDP数据。
据榆林市统计局:2021年榆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创历史新高,达5435.18亿元,稳居陕西省第二,比上年增长7.9%,高于陕西全省1.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2%,两年平均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0、1.9个百分点。
这个数据的“含金量”有多高,一个对比便知。此前,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的GDP排名,长期由河南省洛阳市占据,湖北省襄阳市则位居第二。而此番榆林5435亿元的数据,已经反超5309亿元的襄阳,与洛阳市的差距也拉近至12亿元。
然而,仔细梳理榆林市此次GDP大增的内在逻辑,却发现依然逃不脱与煤炭的关系。但在“双碳”背景下,这种因煤而富的道路能持续多久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并且在此之前,榆林经济也曾因为煤炭行业的不景气而放缓,如何穿越周期,也考验着榆林的经济。
榆林GDP总量首进全国前50
榆林可以说是2021年陕西经济稳增长的第一“功臣”。
2021年,陕西省地区GDP为29800.98亿元,同比增长6.5%;增量为3619.08亿元。其中,西安GDP占陕西全省GDP的近四成,整体依旧是稳定发挥的水平;榆林以5435.18亿元位居第二梯队,增量占据全省总增量的37%;第三梯队的咸阳、宝鸡、渭南、延安均在2000至3000亿元之间,呈现断档状态。
从榆林自身来看,这是榆林GDP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稳居全省第二。5435.18亿元的GDP总量,也让榆林跻身全国50强,在西部城市中,榆林也与重庆、成都、西安、昆明组成了经济五强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榆林市域内最强的神木市(县级市),2021年交出了1848.18亿元GDP的答卷,占榆林总量的34%,占陕西总量的6.2%。
还是“煤”
虽然取了了不俗的成绩,但究其背后的逻辑,仍逃不过煤炭行业的兴衰。2021年国际能源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原油煤炭价格均创新高,榆林也趁此东风在经济发展方面有了进一步飞跃。
据榆林市统计局数据,2021年榆林市规上工业产值首次突破70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55.9%,两年平均增长22.7%。其中,能源工业产值增长61.4%;化工行业产值增长54.3%。在主要工业产品方面:原煤产量5.52亿吨,比上年增长6.2%,产量达到历史新高;原油1094.66万吨,增长4.4%;天然气214.15亿立方米,增长1.9%。
如果说上述数据仅能说明榆林的能源工业处于高增长的话,榆林规上工业增加情况的数据就更能说明榆林对能源依赖的情况。
2021年,榆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3%,位居陕西全省第三,两年平均增长7.6%,两年平均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5、0.3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9.2%,制造业增加值下降0.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24.7%。从能源和非能源看,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9.7%,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5.4%。
从采矿业上涨、制造业下降;能源工业增幅高于非能源工业4.3个百分点等数据不难看出榆林对于能源行业的依赖。
承压“双碳”
长期以来,“煤价一高就忽视抓经济,形势一好就放松调结构”是榆林的现状。转型的口号喊了许多年,能够带动经济的依旧是煤炭,某种程度上讲,丰富的煤炭资源也可能成为遏制区域发展的“资源陷阱”。
尤其在“双碳”的背景下,榆林经济想要保持高速发展压力着实不小。
2021年上半年,榆林的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增长1.54%,虽然最后这一数据得到控制,但仍值得警醒。
而作为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榆林2021年的答卷也难言漂亮,数据显示,2021年榆林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13.5%。
而固定资产投资下滑的很重要原因就是在“双碳”“双控”“两高”等各项政策约束趋紧的形势下,榆林不少“两高一资”项目退出年度市级重点项目计划。这使得施工项目减少、新进项目不足,榆林的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也急转直下,从2021年1-3月的同比增长35.8%下滑至1-8月的同比下降26.4%。虽然榆林想尽措施扭转局面,但仅是收窄了下滑幅度,而未转正。
不难看出这都是榆林在转型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阵痛”。但即便如此,在“双碳”背景下,榆林只能“负重前行”。
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张宝通告诉海报新闻记者,榆林已经错过一个发展的黄金期,这次必须抓住机会。
张宝通认为,此前煤炭黄金期时榆林主张对煤炭资源有限开采,留一些给子孙后代,导致榆林错失了一个良机。“我调侃留给子孙后代连黄土都不如,黄土能长庄稼,煤能长庄稼吗?当时鄂尔多斯思想比榆林解放,煤炭产量比榆林高,经济发展比榆林快,城市建设比榆林好,成为全国的网红城市,而榆林错过了黄金机遇期。”张宝通表示。
张宝通认为,榆林这几年GDP之所以超过鄂尔多斯,是因为在现代煤化工发展上走在了前列。“榆林应当趁目前煤炭能源占比较大,经济实力较强的机会,加快发展能源化工及其上下游产业,延长产业链;加快发展新能源等非煤产业和农牧产品加工业,让产业多元化;特别要乘榆林经济地位上升和国家实施黄河战略,加快修建包海高铁,争取打通青银高铁断头路,发展交通物流、金融贸易、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和生态等服务业,立足陕甘宁革命老区,打造新龙头,引领陕甘宁,融入环渤海,进一步向黄河几字湾陕甘宁蒙晋毗邻区中心城市方向发展。”
(文章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