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坚持“稳进高新”工作方针,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发展取得了新成就。
稳中有进工业经济发展向好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发展速度稳中有进。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4%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6%,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7%,较2020年提高0.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0位,继2020年扭转多年下滑态势后,再次实现较大幅度提升,排名前进两位,实现了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重要转变。发展效益稳步提升。全年工业税收增长9.6%;规模工业企业利润预计增长10%以上;企业亏损面低于8%,保持全国最低水平。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4.3%、17.5%;新增规模工业企业超过2000家;新增千亿企业1家、百亿企业9家,全省工业领域千亿、百亿企业分别达到4家和38家。
高地建设全面铺开。突出规划引领,围绕打造高地,构建“3+3+2”现代产业体系,整合各方力量,付出巨大心血,编制形成了“1个总体规划+20个产业规划+9个专项规划”的制造业规划体系,绘就了发展蓝图、明晰了工作路径。健全政策体系,从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两化”融合、“五好”园区建设等方面着力,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形成了强大的政策驱动力。突出法治保障,《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将于3月1日正式实施,在全国开创以法治护航先进制造业发展先河。
双链韧性持续增强。健全创新平台,深入推进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建成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大数据中心,株洲国创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年度考核中获全国优秀,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到10家和643家,加快构建区域级、行业级、企业级三级制造业创新平台体系。加大技术攻关,聚焦关键领域和工业“五基”,深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行动,组织企业参与国家战略任务“揭榜挂帅”,协同推进“十大科技攻关项目”,大力实施“100个产品创新强基项目”,高性能碳纤维、半导体集成电路成套设备等科技攻关推进顺利,110项基础零部件(元器件)、97项基础材料、123项基础工艺、149项基础技术、16项基础软件取得突破。推广创新产品,以“有产品、市场认、用户用”和“工程化、产业化、商业化”为导向,完善应用生态。37款整机产品进入国家信创目录,37个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66个首批次重点新材料获国家保险补贴,全球最大吨位起重机、全球最大风电动臂塔机等一批大国重器相继下线。
链群建设成效明显。培育优质企业,引导大企业带动强链补链延链,支持企业深耕细分领域,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8个;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新增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62家。以上三项工作均居全国前十、中部前列。建设“五好”园区,开展园区规划定位评价,推动园区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开展产业政策、智能制造、工业设计、金融服务进园区活动,深受企业和园区欢迎。永州经开区、邵阳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园区。壮大产业链群,组织产业链对接活动30场,解决了一大批产业链配套问题;参加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2021年继长沙工程机械、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在决赛中胜出后,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长沙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在新一轮初赛中胜出,湖南省“3+3+2”领域已有4个集群进入国家队,居全国中西部第一位。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抓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6个,发布“5G+工业互联网”六大典型应用场景和20个企业案例。推进“两上三化”专项行动,中小企业累计“上云”41万户、“上平台”1.8万户,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328个、网络化协同项目200个、智能化提升项目100个。打造智能制造标杆,7家企业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抓绿色化改造,“守护好一江碧水”,沿江化工企业关闭退出35家、异地迁建3家。全链条推进绿色制造,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3家、绿色工厂25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2个、绿色设计产品42个。积极谋划工业低碳发展,组织开展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创建,加快推进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抓服务化提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领域重点企业向服务化延伸,获评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1个、示范企业4家;工业设计得到进一步推广,新增国家工业设计中心5家。抓品牌化发展,消费品“三品”行动向纵深推进,中小企业品牌能力建设全面开展,优势企业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铁建重工获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新增省级工业质量标杆企业20家、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20家。
多措并举努力实现“开门红”“开门稳”
提前谋划开局工作。对标对表工信部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尽早部署、力争主动。不久前印发了《关于做好当前工业经济运行工作确保实现2022年一季度良好开局的通知》,要求各地精心组织好企业生产,强化助企纾困帮扶实效,多举措激发有效需求,努力实现“开门红”“开门稳”。鼓励企业采取错避峰放假、调休、发放就地过年补贴等措施,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指导企业妥善应对产业链供应链受阻等潜在风险,制定完善应急预案。
加大运行监测力度。联合市县、园区,扎实开展春节期间工业企业加班生产及节后开复工情况调度。联合电力部门,密切跟踪全省工业用电走势,辅助研判节后产能恢复进度。坚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强运行监测分析,提前摸排1月份市州工业生产及重点企业产值增长情况,准确反映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和趋势性变化,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针对疫情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等重点领域,强化预警预测和风险研判,及时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部署推进专项行动。以帮扶纾困、企业培育、实地调研等专项行动(活动)为抓手,着力构建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确保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继续牵头推进“纾困增效”专项行动。紧盯规上工业亏损企业和其他困难企业,制定年度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责任分工,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分层分类推动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动。推动省政府出台实施方案,按照“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总体思路,起草年度净增、新增工作目标分解方案,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抓好“小升规”和新建项目“入规”,稳定存量企业。部署工业经济大走访大调研活动。计划组成9个调研组,深入基层一线,掌握情况问题,传导工作压力,谋深谋实稳增长思路举措。
全力保障要素供应。一是加强与发改、电力等部门的常态化联络和工作会商,优化电力供应。针对近期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第一时间下发紧急通知,指导各地全力做好防灾救灾,强化企业用电等要素保障。二是配合人社部门开展2022年“春风行动”,通过特色招聘、余缺调剂、劳务协作等方式,多渠道缓解企业临时性结构性用工困难,保障企业春节期间用工平稳和节后招工顺畅。三是充分发挥省领导联系产业链群机制以及各地链长制作用,指导企业加强节前生产物资储备,及时协调关键零部件及重要原材料短缺问题,切实保障供应链顺畅运转。
(文章来源:中国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