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本市进一步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到,到2025年,满足125万辆以上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全市车桩比不高于2∶1.建立以信息高水平互联互通、智能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建设运营管理机制健全、统一有序惠及民生为特色的新型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实现行业发展“五个转型”。
该《意见》提出,结合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停车场站布局和智慧交通数字化转型,聚焦城市公共领域、住宅小区、公共服务机构、专用车辆换电等重点领域实际需求,运用大数据分析,提高布局合理性,制定全市充换电设施发展专项规划,全面推动城市、汽车、充换电设施协同发展。制定五大新城充换电设施专项规划,强化重点区域充换电基础设施更高标准建设布局。
国泰君安证券指出,截止2021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261.7万台,同比增长70.1%。近几年充电桩数量基本保持了持续高效的增长趋势,车桩比从2015年7.8:1下降到2021年3:1.运营端方面,充电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乘用车充电需求加速。2021年我国充电总电量达到111.5亿kWh,同比上涨58.0%,从月度水平来看与2020年相比显著提升。同时,充电运营TOP3企业市占率合计超过60%,整体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市场空间方面,预计2022-2025年充电桩设备累计规模将超过2000亿,其中2025年单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00亿元。
该机构认为,关注充电运营市场与高压系统零部件厂商。投资分为两条主线:1)充电运营市场:行业呈现头部集中趋势,龙头企业在充电桩布局方面拥有地域优势和先发优势,随着保有量提升带来的充电量(单桩利用率)的上升,运营服务费将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改善。2)高压系统零部件供应商:随着超级充电桩标准的落地,叠加配套高压组件的技术进步,高压快充车型将加速推出带动相关零部件的快速增长,同时技术门槛的提升也有助于市场份额向技术优势企业集中。
川财证券指出,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增的同时,公用充电桩利用率也必将提升,除头部企业特来电外,其余充电桩运营企业也有望借此改善盈利,充电桩运营盈利时代到来。此外,特来电和星星充电目前均引入了一部分数量的共享私桩,这部分充电桩无需企业投入建设成本,但能够分享盈利,这也将提升充电桩运营企业的盈利能力,行业基本面将有效改善。建议关注充电桩产业链,相关标的:特锐德、科士达、盛弘股份、英可瑞等。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