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春节假期和集中供地尚未全面开启的影响,2月土地市场持续低迷,成交建面、金额双双下跌。近日,研究机构数据显示,1-2月中国房地产企业新增货值榜出炉,从前两个月拿地企业来看,超七成百强房企仍未有土地入账,拿地房企基本是国企、央企。
房企压力大拿地意愿低,修复还需要时间
根据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2月份,在春节假期和集中供地“低谷期”的双重影响下,全国300城经营性土地总成交规模继续下降,成交建筑面积仅3408万平方米,同、环比分别下降71%和57%,降至近一年来最低点。
从楼板价来看,受北京首轮集中土拍影响,2月份平均楼板价增至3112元/平方米,环比涨幅高达63%。市场热度方面,在北京、杭州的带动下,溢价率环比略有回升,平均溢价率为4.1%,呈现一线上涨、二线下降、三四线持平的格局。在控制土地成本、推出优质地块的情况下,开发商在一线城市拿地的积极性有所回升。
总体来看,2022年伊始,土地投资仍然极度低迷。截止至2月末,新增货值百强门槛16.1亿元,同比下降30%,新增土地货值百强门槛3.2亿元,同比减少56%;新增土地建面百强门槛14.7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6%。2022年1-2月,销售百强房企中尚有七成以上房企未拿地,投资处于停滞状态。单月销售TOP50拿地金额在北京集中供地带动下出现小幅反弹,环比上涨99%,但依旧处于近一年低位,同比降幅达70%。
记者从中指研究院了解到,2022年1-2月全国300城推出各类用地规划建筑面积同比减少27%,成交同比减少28.1%;2月推出各类用地规划建筑面积同比减少27.6%,成交同比减少31.0%;各类用地成交楼面价同比下降48.8%;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63.2%;共流拍地块199宗,流拍率为32.95%,较去年同期增长22.61个百分点。
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拿地房企总体呈现两个特征:一是民营企业拿地意愿较低,拿地企业多以国企、央企以及地方平台公司为主。二是强者恒强的格局未有改变,销售10强房企中有5家位于拿地金额前十,10强房企新增货值占百强比例达到64%。
在丁祖昱看来,资金压力仍是房企悬顶之剑。“由于行业现在仍整体处于低谷期,民营房企没钱拿地已成为共识,拿地积极性还需要一段时间的修复。”
郑州放宽限购,流动性利好商业地产
3月1日,郑州市政府发布《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通知》,共有19条,政策分为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改善住房市场供给、加大信贷融资支持、推进安置房建设和转化以及优化房地产市场环境五个方面。
中指研究院郑州分院总经理梁波涛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郑州楼市新政包含了大学生购房补贴、降低限购门槛、保障民生与交付、提高整体住宅品质、下调房贷利率、纾解房企经营压力等一系列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为支持合理住房需求,保障大学生在郑安居,提出对于专科毕业生(技工院校高级工)购买住房给予补贴。在消费端,郑州房贷利率主流为5.88%,普遍高于沿海及部分一、二线主流城市,购房成本较高,较低房贷利率对于进一步促进购房者需求,具有积极作用;过去郑州执行首套房认定标准为认购认贷,此次调整为还清贷款后也可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可极大地节省买房成本。此外,新政还放宽了限购,以家庭为单位,外市户口可买二套,本市户口可买三套。
梁波涛认为,这次郑州新政对于销售端促进郑州楼市成交、修复市场预期具有较大提振作用,对于土地端与企业端,有利于纾解房企经营压力,提高拿地积极性,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
丁祖昱认为,从拿地来看,部分民企投资几乎停滞,或将影响未来销售,而财务稳健的企业将成为接下来土地市场“主力军”,强者恒强的局面将进一步凸显。整体而言,今年大部分企业将面临偿债高峰,资金面仍偏紧,谨慎投资仍是未来主旋律,以“活下去”为首要任务。
尽管部分房企受困资金链拿地积极性不高,但仲量联行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仍然比较乐观。仲量联行中国区首席战略官兼华北区董事总经理张莹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114.4万亿元人民币,连续第二年超百万亿量级,占全球经济比重超过18%,构成全球重要的增长引擎。
“未来中短期内,国家政策方向将是在熨平经济风险的同时注重政策衔接,稳定市场预期,通过提升流动性和提高政府支出等政策举措保障中高速的平稳发展,这也将对商业地产市场产生不同程度的利好。”张莹说。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