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临港”微信公众号3月24日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上海市有关部署要求,根据《上海市建设网络安全产业创新高地行动计划(2021-2023年)》,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打造形成网络安全产业集群,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打造网络安全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2-2025 年)》。

根据文件,主要目标为: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网络安全产业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有效需求加快释放、结构布局更加优化、创新生态持续完善,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网络安全产业集群。

——扩大规模。网络安全产业规模争取突破3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增长超过50亿元,培育5家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网络安全标杆企业。

——优化布局。做好临港新片区优势产业与网络安全产业融合发展,重点依托临港特色园区、重点企业优化网络安全产业布局。

——做强供给。形成一批网络安全关键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成果,深化网络安全技术、服务和保险等金融产品创新结合,引导政企单位加大网络安全投入,提升网络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和应急响应能力。

——创新应用。围绕城市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中的工业互联网、数字新基建、人工智能、数据合规等创新场景,采用“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机制推动至少50个安全需求开放,深化网络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应用。

——培育生态。加快推进临港新片区国际数据产业发展和国际数据港建设,支持产教融合培养网络安全人才,支持举办具有影响力的网络安全活动,吸引国际企业落地发展,做好数据跨境流动的“试验田”,探索构建对标国际规则的数据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主要任务包括以下方面:

1、提升创新能力。聚焦工业互联网安全、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数据跨境流通安全等方面,深化多方安全计算、联邦计算、安全沙箱等隐私计算技术研发应用,强化与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新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联动研发,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数据流通安全、多云安全、身份安全、渗透测试、融合安全、算力加密安全、量子安全等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课题研究,力争形成不少于20项创新成果。积极引进海内外网络安全企业资源组建数字安全联合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等至少5个,抓住元宇宙产业发展先机,探索研究新模式、应对新风险。

2、推动场景开放。围绕“滴水湖金融湾”、“信息飞鱼”、“国际数据港”等重要载体和特色园区建设,聚焦国际创新协同区、现代服务业开放区和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推动至少50个安全需求开放,打造面向数字交通、数字贸易、数字经济等典型场景的网络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步使用“三同步”解决方案,初步探索面向外资、大型、中小企业至少30家单位开展定制化网络安全保险服务。

3、探索创新应用。聚焦临港新片区 “数联智造”行动,推动临港新片区企业围绕基础设施安全、ICT供应链安全、生产运营数据安全、边缘云安全、工业APP隐私合规等方面,联合行业机构面向临港新片区智能工厂、重点企业、特色产业园区,探索不少于30项工控安全创新应用。

4、加强监测预警。打造综合性网络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通过数据安全管控、物联网安全监测、大数据安全态势感知等方面建设,加强城市网络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强化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鼓励临港新片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重点政企单位、跨境金融机构等“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和攻防演练。

5、创新完善机制。率先在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汽车、金融服务、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制定形成低风险跨境流动数据目录。聚焦数据安全备案、数据离岸管理等,编制至少5项数据安全相关标准。针对生产制造、跨境金融、国际航运物流等数据流通示范项目,推进落实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新机制率先落地新片区。

6、提升防护能力。配合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建设,确保全球数据汇聚流转枢纽平台、数据便捷流通公共服务管理平台、贸易数据平台、国家(上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等重要系统和设施安全有序运行,推动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威胁发现、应急处置、攻击溯源等网络安全综合防护水平,梳理基础安全运营服务项目不少于100项,构建一体化的网络安全运营能力。

7、培育特色生态。通过国际贸易真实性验证平台,推动至少形成100个数字安全合规方案;鼓励市场主体、产业联盟、专业机构与临港高校组织数字安全人才实训;办好临港网络安全宣传周、国际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大会等至少5场具备国内外影响力的网络安全活动,推动网络安全技术和产业聚集。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