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活在上海的逾2500万人一样,身处上海的记者,也正在亲历一场艰难的“战役”。一度感到些许的不平衡,听到这样那样的抱怨,但我们在采访了10多位各行各业的人们后,内心深处不禁陡然升起五味杂陈,但仍饱含着正能量的一次次精神触动。
采访中,有金融从业人员“抗击疫情只是新时代长征路上的一场战役,我有幸身在其中”的感慨,有保供企业普通员工“逆境时总要有人站出来,为了家园,我愿意坚守”的承诺,还有各行各位志愿者“紧要关口,就是要在一线”的坚守。
面对逆境总要有人站出来。记者采访时获悉,无论是光明食品集团、百联集团和上实集团等上海地方国企,还是美团、叮咚买菜等民企,都克服了重重困难,始终站在抗疫最前线;无论是一个多月不回家的居委会书记,还是连续数日服务邻居的居民志愿者,都在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团结一心、科学抗疫,才是如今特殊时期更应倡导、鼓励与弘扬的。不可否认,上海这一波疫情已持续多日,给社会各个层面带来了猝不及防的尴尬和不适,但越是身处困境就越能促进反思和改进,人类社会的螺旋式上升恰是应有之义。
可以看到的是,各类情况正逐步向好。以记者所在小区为例,从封控初期的核酸检测扎堆,到目前每次规划核酸路线、严格遵守排队2米线;从最初的疫情信息滞后,到目前每日更新感染者人数、楼栋、转运情况等数据;从在平台抢菜到联系大型商超统一采购……
当然,仍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正如法律工作者王良所言,不断实施的封控措施,大大超出人们预期,物资短缺、医疗资源挤兑、感染风险增加、解封无望让更多人的产生焦虑,失去安全感,这些都是需要着力化解的。
不回避问题,才是解决问题之道。王良建议,信息公开透明也是消除居民疑虑的良方。上海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有海纳百川的气概和开明睿智的管理作风,城市治理水平一直都相当高,畅通的沟通渠道会换来更多市民的配合、理解和支持。
接受记者采访时,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段厚省说,这些年来,社会的法治观念正逐渐被培养起来,伟大成就来之不易,我们应倍加珍惜。有理由期待,经过抗疫的淬炼,国家法治将会更加完善,社会更加进步,生活更加美好。
疫情考验面前,越来越多生活在上海这座城市的人们,展现了理性、守规的本来性格,日益畅通的沟通渠道也会换来更多人的配合、理解和支持。有理由相信,上海抗疫胜利的曙光就在不远处。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