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是一种思维机制,人们对某件事进行判断的时候,容易受第一印象支配,会将某些特定的数值作为起始值或对比指标,久而久之就导致了人们在认识事物和做出决策时,被起始值或对比指标所束缚的心理现象。

相关资料图

起始值其实并无重要的现实意义。锚定心理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心理弱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商业活动中。比如,商家在营销活动中,会先给商品标一个虚高的价格,这就是那个“锚”,然后再给出较低的优惠价,让消费者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如果再加上优惠倒计时,那更是催大家赶快下单的节奏。

锚定心理产生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不确定性事物的认知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些认知还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

如何快速地理解新的事物呢?那就是将不确定性的事物与一个特殊的事物或数值挂钩。比如,投资者往往会赋予上证指数3000点以特殊的意义,跌破3000点情绪就是熊市的氛围,涨到3000点以上,投资者情绪开始乐观。但其实不同的投资者买入成本、买入时间、买入点位不同,上证指数3000点对不同投资者的意义不能一以概之。

投资者的锚定心理往往会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将投资标的的心理价位锚定于最初某个较低的价格,当股票价格或基金净值高于这个价格时,投资者就觉得高价买入吃亏,担心买入之后又跌回去,在纠结和懊恼中看着价格越涨越高。另一种是在市场火热时,投资者心理价位往往会锚定于某个较高的价格,当投资标的的价格低于这个价格时,投资者就会觉得可以抄底,往往容易忽视风险,导致高位套住。

投资实践中,有些投资者往往会觉得,基金发行时1元净值没有买,净值涨到2元、3元了,上涨空间不大,不值得买入了。其实,优秀基金管理人、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产品,在长期投资中具有持续创新高的能力,这种能力往往为投资者所低估。

还有一些投资者最初是抱着试试的心态先少量买入,一段时间之后基金业绩出色,开始后悔当初买的太少,但因为心理上锚定于当初买入的价格,总想等净值下跌之后再出手。这种等待,结果往往是在观望和等待中失去了投资的好时机。与之相反,有些投资者容易被投资标的短期巨大涨幅所吸引,价格稍有回调就大举买入,生怕不抓紧时间上车就来不及了。这类投资者锚定的价格较高,其实对投资标的的内在价值缺乏正确的评估。

投资者心里无论锚定于低价还是高价,都会对长期投资造成消极影响。想要在投资实践中知行合一,克服锚定心理非常重要。

如何克服?第一,正确评估投资标的内在价值,建立客观的认识。过度关注价格,而忽视了对投资标的内在价值的研究,是锚定心理产生的重要原因。第二,关注基金产品的投资逻辑和管理人的投资管理能力。权益类基金净值的上涨主要依靠持仓股票的价格上涨,取决于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投资者需要了解清楚基金背后的投资逻辑和管理人的投资管理能力。第三,定投也是一种克服锚定心理的投资方式。定投遵循纪律性投资、分批买入,不会因投资者心理锚定价格的高低而影响长期投资行为。投资者只需要长期地参与定投,积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就可以了。 (CIS)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