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2022年上半年金融数据。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3.68万亿元,同比多增9192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2万亿元。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8.15万亿元,同比增长11.4%。

具体到6月份来看,人民币贷款增加2.81万亿元,同比多增686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7万亿元。这两项数据也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资料图)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落地实施,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信贷有效需求显著回升,信贷结构明显优化,6月份金融数据整体超出市场预期,预示宏观经济继续复苏向好。

贷款期限结构得到改善

央行数据显示,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81万亿元,同比多增6867亿元。

“受季末冲量影响,6月份贷款环比多增属季节性现象,但同比多增近7000亿元,并创下历史同期最高新增规模,表明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总量功能正在充分发挥。”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基建投资发力、楼市回暖,6月份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多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幅度明显收敛,贷款期限结构得到改善。

从6月份新增贷款及结构来看,居民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约4167亿元,较5月份大幅增加,同时短期贷款同比、环比也均实现多增。王青认为,这反映出居民生活加快恢复,带动消费需求回升,国内房地产需求也明显回暖。

6月份,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加约1.45万亿元,同比逆转上月少增局面。

“这显示出企业资本开支类支出景气度有所回升。”温彬表示,6月份稳增长配套政策应出尽出,基建融资力度强化,政策性银行调增8000亿元信贷额度,地方专项债加快发行并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以及全面复工复产后重大项目加速推进等,均推动企业中长期贷款回升至高位。政策引导下,水利、交运、能源保供、市政和园区基建、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预计为主要信贷投向。

社融增量超出预期

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7万亿元。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34.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8%。

“6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超出预期。”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主要受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回暖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放量推动。

从分项看,6月份社会融资项下人民币贷款新增3.06万亿元,同比多增约7400亿元,占全部新增社融的比重为59%。政府债券净融资1.62万亿元,同比多增8676亿元,占全部新增社融的比重为31%,是支撑社融大幅走高的重要动力。

温彬表示,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融资仍是主要贡献项。在财政靠前发力背景下,上半年各地已实际发行3.4万亿元专项债,发行进度约99%;6月份单月地方政府债发行规模达到1.93万亿元,净融资额达1.7万亿元,同比多增1万亿元,进而拉动政府债券融资维持在高位。

从其他分项来看,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保持减少态势,分别减少381亿元、828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065亿元,表外融资同比增加1597亿元。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非标压降任务大部分已完成,今年以来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的存量压减速度得以放缓,表外融资将持续好转。”温彬表示。

金融数据短期或延续偏强走势

6月末,M2同比增长11.4%,创下2016年12月份以来新高,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

温彬认为,M2增速维持高位有几方面原因:一是“稳增长”背景下流动性水平充裕,信贷投放加快。4月份以来,在全面降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发力等因素影响下,市场流动性一直处于较为充裕的状态,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货币派生效应增强。二是财政支出加快。6月份财政存款减少4367亿元,同比多减365亿元,银行体系流动性增加。三是非标融资压降放缓。

总体来看,王青认为,6月份金融数据大幅冲高,宽信用效应明显。同时,他预计,为助力经济运行尽快回归常态,短期内金融数据仍将延续偏强走势。另外,考虑到下半年经济修复过程整体上将较为温和,国内通胀形势稳定,货币政策将在稳增长方向上保持较强连续性,外部金融环境收紧不会动摇“以我为主”的政策基调。其中一个标志就是市场利率回升势头不会太快,三季度仍将运行在政策利率下方。

在周茂华看来,6月份金融数据反映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明显回暖。从结构看,居民消费与企业投资意愿增强,房地产在逐步回暖,内需动能在加快恢复;从社融、M2同比增速看,国内货币供应保持平稳增长,继续为实体经济恢复营造适宜环境。短期来看,新增信贷同比有望保持多增,社会融资也有望保持较高水平。

展望下一阶段,温彬预计,在稳就业、稳物价、稳增长等政策目标下,货币政策将继续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好助企纾困政策效应,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在经济内生增长动能修复过程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也将加强联动,加大配套融资支持,抓紧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着力推动中长期信贷增长,夯实国内经济复苏基础,信贷结构将继续优化。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