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官网发布关于印发 《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的通知。《指引》根据人口、用地、设施关联、生态连通、空间治理等因素综合识别了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西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需要重点协调的地域空间范围和要点。

其中,深圳都市圈协调范围聚焦深圳市(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东莞市全域,以及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并就该范围内的空间格局、生态系统与农业、交通系统、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领域的协调要点给出了具体指引。

《指引》同时提出,深圳都市圈要构筑“一主两副七廊多节点”的多中心分布式结构。其中,“一主两副”核心区作为深圳都市圈经济增长和综合服务的核心,是带动和辐射外围地区、提升都市圈整体能级的重要引擎。“一主”即由深圳福田、罗湖、南山、宝安组成的都市圈核心区,“两副”即东莞和惠州中心区。


(资料图片)

省自然资源厅在通知中提到,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尚处于编制阶段,《指引》侧重提出策略性、导向性要求,为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参考,为都市圈重大项目布局和空间资源配置提供引导。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指引一个地区发展的两份重要规划文件。前者侧重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后者则聚焦大型基础设施布局和公共服务配套。“一个都市圈的形成,应该从两部规划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撑。”

曲建指出,此次发布的《指引》意在为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参考,同时也在交通、公共服务的空间布局方面着墨较多。“都市圈建设涵盖方方面面,其中交通基础设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曲建说,交通基础设施是都市圈建设的一个基础,能够实现人财物的便捷高效流动,因此往往被给予更多关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也中提到,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打造1小时交通圈,往往被视为是都市圈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则在于完善的交通网络。

《指引》中提出,围绕深圳都市圈多中心分布式的空间结构,要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快线的复合交通走廊为骨架,形成“三横四纵”的网络综合交通格局。深莞惠中心区布局 9 个轨道主枢纽,其中,深圳布局 5 个,分别为深圳北站、深圳站、西丽站、深圳机场站以及坪山站;东莞布局2 个,分别为东莞东站、第二高铁站;惠州布局2 个,惠州站、惠城南站。同时,加快重大海空交通设施协同建设,强化深莞惠海空枢纽资源整合。

公共服务领域,《指引》提出要构建“1+2+N”的深圳都市圈公共中心体系,即1个都市圈级公服主中心、2 个都市圈级副中心和N 个重点平台与区县公服中心,形成都市圈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还要补齐深莞惠边界地区存在的公服短板。

“这是一个公平性和保障性的问题,人流动起来了,一定会向好的地方流动,因为人都具有趋利性。”曲建表示,如何更好地实现公平性的流动,就要保证每一个公共服务的节点,尽可能提供相对公平的资源分配与服务。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