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规制度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主体行为的若干意见》,旨在进一步发挥招标投标制度的竞争择优功能、优化招标投标市场环境、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效益。
时政要闻
国家发改委:进一步规范招投标主体行为,向程序控制和绩效结果并重转型
(资料图)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规制度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主体行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当前招标投标市场突出问题,提出了强化招标人主体责任、坚决打击遏制违法投标和不诚信履约行为等5方面20条措施,旨在进一步发挥招标投标制度的竞争择优功能、优化招标投标市场环境、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效益。
《意见》全面厘清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专家、招标代理机构、行政监督部门等各方主体参与招标投标活动的行为边界,大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市场环境的重要指引。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意见》将引导招投标活动朝更加规范有序方向发展。引导招标投标活动由程序控制单一型向程序控制和绩效结果并重型转变,扭转“重采购程序、轻采购结果”的不良倾向,推进形成标前、标中、标后全链条闭环管理;强化招标人主体责任,约束专家评标行为,加强招标代理机构日常监管;大力推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
地方行动
河北:对247万家企业开展评价,为实施差异化监管提供支撑
日前,河北省政务服务办印发通知,紧紧围绕打造更有吸引力、更具竞争力、更加富有活力的营商环境,多措并举深化“放管服”改革。
在提升审批服务效能方面。不断优化“一件事集成办”,依托省、市级一体化平台推进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系统建设,力争实现10个高频场景的变更事项集成办理。推进出生、二手房及电力联动过户、扶残助残等个人服务套餐建设,联合河北省人社厅推进人社服务“打包办”,2022年底基本实现个人常办事项的全生命周期套餐服务。
在统筹推进监管工作方面。按照全省统一的信用综合评价标准体系,对河北省247万余家企业开展了评价,并将结果推送给河北省有关部门和各市参考使用,为各地各部门实施差异化监管提供支撑,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
在增强数字治理和服务能力方面。提升“冀时办”服务能力,推进身份证、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电子驾驶证、电子营业执照等高频电子证照在“冀时办”平台和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使用,实现更多事项“掌上办”。
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扩大融资信用服务规模,建立关键信用信息与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共享、应用机制,加大涉企信用信息共享整合力度,畅通银企信息对接渠道。
在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方面。进一步转变服务方式和理念,聚焦广大人民群众所需所盼,以乡镇(街道)行政综合服务中心、村(社区)综合服务站为主要平台,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推动各类民生政策和服务更加快捷、更加优质、更加高效地覆盖所有群众。
在强化公共资源交易和招投标管理方面。全面推进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管系统在全省范围内应用,推动实现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实时动态监管。建设公共资源交易掌上应用系统,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由“网上办”向“指尖办”拓展。
典型案例
北京:上半年不含行政区划企业名称处理量居全国首位,“两张清单”确保自主申报高效率
2018年起,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接受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委托,率先开展了不含行政区划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试点,建立了智能化申报,清单式、闭环式管理的工作体系,自主申报全程网办也大幅提升了申报效率。
据介绍,申请人可直接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名称申报系统提交企业名称,避免了因同行业字号相同而产生的名称无法落地问题,依托智能化比对规则,推广信用承诺,赋予申请人更大的自主权,大幅释放名称资源。
北京通过制定一正一负“两张清单”,确保了自主申报效率大幅提升。一张“正面清单”畅通新兴行业申报渠道,目前已纳入新兴行业规范行业用语270余条,为新业态、新模式顺利落地保驾护航;一张“负面清单”完善简明易行的禁限用字词规则,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容易使公众受骗或产生误解的字词及时纳入负面清单动态管理,引导和规范企业依法使用名称。同时,强化事后救济,对冒牌知名医院、冒用“大学”“学院”名称等不适宜企业名称依法进行纠正,营造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
北京畅通不含行政区划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渠道,打通快速准入第一关,降低准入门槛,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今年1至6月,北京不含行政区划名称处理量为6441件,占全国处理总量的25%,居全国首位。
安徽:上半年民营企业家直接约见三级检察长511次
2021年安徽省出台了《安徽省检察机关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举措”》,其中“开通涉民企法治诉求直通车,建立民营企业家直接约见检察长制度”为全国首创,进一步畅通企业家表达法治需求渠道,也为检察机关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开辟了新路径。
安徽省内民营企业家可以通过控告申诉窗口、12309检察服务平台、96309服务民企热线等途径,提出约见检察长的申请以及说明约见检察长的事由等,相关检察院须在三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告知约见时间及地点等。检察长通过接访民营企业家,第一时间了解民营企业诉求,用足用好各类政策措施,汇聚执法办案合力,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通过“企业家约见检察长”制度,2022年上半年民营企业家直接约见安徽省三级检察长511人次,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贡献了检察力量。
三明市:探索“动态碳票库”管理,推动“碳票经济”发展
三明市自然资源部门发挥不动产登记权籍管理信息化可视化等技术优势,协同林业部门积极探索“动态碳票库”管理模式,提升林业碳汇交易服务质量。
三明市自然资源部门基于不动产登记系统,结合清理规范林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数据成果,在不动产权籍调查系统中,对纳入碳票的林权宗地进行标识,运用可视化技术,生成产权明晰的影像底图“一张图”,直观体现已核验备案的林权登记信息。
对纳入碳票的林权,在不动产权证附记中记载监测期限,确保本次监测期内林权信息准确,并且能为下个监测期林权信息的变更提供基础准备。对于林权已申请林业碳汇交易通过了备案或核证环节的,通过系统交互方式,在不动产日常林权转移登记业务过程中增加提醒功能,识别是否已有碳汇核证(备案)信息,为购买碳汇企业实时提供监管信息。
自然资源局、林业局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应用不动产登记系统与林权管理系统共享平台,以及林权权籍调查全免费服务,积极联动、动态监管,实现“票证”一致,为林业碳汇交易市场主体提供服务。
三明市不动产登记部门为碳汇交易提供不动产权信息核实、解决权属重叠等服务,缩短交易时间,有效促进“碳票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市为碳票制发提供核实林权面积5.8万余亩,完善登记信息327宗,解决地类冲突4235个,0.98万亩,权属重叠101宗,0.87万亩。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