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释放的发展红利已改变了一座城。8月18日,永定城·京津冀固安国际商贸城正式开业运营。京津冀固安国际商贸城是河北省重点项目工程,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永定城项目由商贸谷、文创谷、智慧谷三大板块组成,京津冀固安国际商贸城是永定城商贸谷起步区项目。项目整体建成后,可容纳上万家优秀厂商进驻,为社会提供3万多个就业岗位,年商品交易量将超过1000亿元。京津冀固安国际商贸城也是固安多年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下,固安已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变身为一座创新之城,探索出了一条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色路径。

国际商贸城正式开业

永定城项目由商贸谷、文创谷、智慧谷三大板块组成,8月18日开业的京津冀固安国际商贸城是永定城商贸谷起步区项目,占地面积约400亩,总建筑面积约104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68亿元,定位为“中国北方的时尚中心”“北京的衣柜·中国的橱窗”,是北方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品类最齐、服务最优的专业商贸批发市场,产品风格多样、品类多元,覆盖全年龄段人群,满足一站式采购需求。


(资料图片)

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商贸城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据固安县委副书记、固安县县长冯斌介绍,商贸城位于北京南北向轴线的最南端,距天安门直线距离约50公里,距大兴机场直线距离约15公里,距雄安新区直线距离约50公里。

而在交通方面,为满足客商、消费者交通需求,项目配套多种交通方式,直达固安县城的部分公交线路已投入运营;开通10条免费班车专线、33班次,覆盖北京大红门、天通苑、西直门、宋家庄、马驹桥等18个核心区域,1小时直达;开通大货大巴线路近200余条,直达北方300余个市县区,吸引下游客商;开通多条公交及直达北京通勤专线,往返北京和永定城实现通勤无忧。

但在区位优势与交通便利之外,要吸引各类非首都功能疏解对象,还需做到“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对此,商贸城针对疏解商户给予租金、物业费减免等扶持政策,有序承接大红门商圈商户整体入驻,还提供了免费货运、搬家及过渡仓库等服务。在物流方面,已入驻的56家物流、快递企业经营直达物流线路200余条,中转线路500余条,可实现“一点发全国”全覆盖。

此外,固安当地政府专门成立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对接联络办公室,并组建重大项目服务中心。“我们在北京疏解商户集中入驻前进入企业现场办公,开设12个服务窗口,提供23项行政许可及服务事项,为入驻商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固安县行政审批局副局长赵华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商贸城的建立将为固安乃至河北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动力。“未来,商贸城将通过‘链式发展’整合形成新的资源特征。”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表示,“同时,随着雄安新区工程结束,会带来更大的聚集效应,对周边各地的溢出影响也会进一步加大。”

京津冀固安国际商贸城副总经理王硕也进一步透露称,未来,项目整体建成后,可容纳上万余家优秀厂商进驻,为社会提供3万多个就业岗位,年商品交易量将超过1000亿元。

从农业大县到经济强县

商贸城坐落的河北固安曾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钓具、肠衣、滤芯、塑料是支撑当地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下,固安县逐渐走出了一条城镇化发展的新路。

在区域经济中,一个普遍的观点是:人口流动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人口流入代表产业具有吸引力,经济运行向好。作为环京县城的典型代表,固安不断增加本地就业岗位,提升城市承载力。

从近两年看,2021年8月,京东廊坊固安智能产业园开工,该项目整体投入使用后将承载京东华北地区业务的超级总部项目,预计可实现不低于3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结算,带动固安4000余个就业岗位。同年9月,京南·固安高新区内,新一代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产业园项目十一栋楼的主体结构封顶验收,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额1亿元,缴纳税金约42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200人。

项目落地过程中人口不断回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当地人口为57.6万人,较“六普”增长15.7万人,增幅达37.65%,克服大城市虹吸效应,实现人口净流入。同时,2020年,固安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比20年前增长11.9倍,财政收入较20年前增长96.2倍。与之相对应的是,北京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占比由2015年的59.3%下降到2020年的50.2%。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固安紧紧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成为经济强县。进入2022年,固安更是以央企、大型民企、重点科研院校为主攻方向,全面加大产业转移项目跟踪对接力度,上半年累计签约项目89个,总投资558.76亿元,其中落地开工项目61个,投资373.17亿元。

“固安不断调整经济结构、提升自身产业实力,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但也仍存在可提升空间。”洪涛表示,固定特色需要进一步凝炼,同时仍需进一步加强宣传。“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探索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新形式,从而探索更高效的发展路径。”

国家战略释放发展红利

京津冀三地的发展一度存在不平衡问题。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京津冀三地GDP总量达到66474.5亿元,占全国的10.4%,是中国内地城市最密集、工业基础最雄厚的区域之一。然而从人均GDP看,2014年,北京、天津人均GDP均超1.6万美元,而河北仅6500余美元,不足京津的1/2。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被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北京市提出了一个新的城市发展战略,即“疏解非首都功能”,预备逐步从北京疏解“一批制造业”“一批城区批发市场”“一批教育功能”“一批医疗卫生功能”“一批行政事业单位”。

在国家战略下,河北各地累结硕果。如在疏解“一批城区批发市场”方面,河北沧州全链接承接起了北京大批服装产业的纾解工作。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推进,大红门地区逐渐被疏解。此外,北京天雅、福海百余家商户也集体签约沧州明珠商贸城品牌馆。

位于河北唐山的曹妃甸也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巨大承载地。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一大批央企、京企纷纷落地曹妃甸。据唐山市委常委、曹妃甸区委书记侯旭介绍,自2014年京冀两地签署共同打造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协议以来,累计实施亿元以上北京项目241个,总投资2646.26亿元,完工亿元以上北京项目134个,总投资1138.73亿元,签约北京项目465个,北京企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比重由原来的4.4%提高到35%,为曹妃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此外,河北43个承接平台引进京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项目,总投资达到5163亿元。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目前已吸引326家京津冀创新企业和机构入驻。在医疗纾解方面河北更显亮点。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国内首开“企业在河北、监管属北京”跨区域监管体制先河。目前已有160家医药企业签约入驻生物医药产业园,总投资487亿元。

在重大产业合作项目带动下,2014年以来河北省累计承接京津转入法人单位2.9万个、产业活动单位1.1万个。

各地协同下,北京“瘦身”效果同样显著。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2017-2021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综述》,2017年以来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871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644个,集中疏解任务基本完成。

“京津冀三地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已经走出一条整体谋篇、优势互补、优化布局、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道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从交通路网到生态环境,从产业转型到公共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