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人民银行11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6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8%;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152亿元,受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同比少增2110亿元;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079亿元。

在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看来,高基期效应叠加专项债发行提速、缴税大月等因素大幅推升财政存款,使M2增速在见顶后维持缓慢下行,但稳信贷、宽信用带来的信贷投放高景气度继续强力支持M2增速。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也表示,在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和加快推动下,对公信贷投放和非标融资维持一定景气度,有助于拉动M2增速。

新增信贷方面,庞溟表示,伴随着宏观经济积极因素不断积累、企业经营预期持续改善、基建和制造业相关融资需求发力,以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保交房专项借款、专项债盘活等效果显现,在9月信贷大幅冲量后,10月企业部门中长贷增量仍然抢眼,说明市场主体内生信用需求稳步恢复。

针对为何10月社融规模增量少于上年同期,温彬指出,表内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融资是10月新增社融的主要拖累,信托和委托贷款仍为重要支撑。“在5000亿元地方债结存限额加快盘活下,10月专项债发行较多,但国债到期量较大,叠加专项债发行节奏错位,全月政府债净融资额同比少增3376亿元。高基数效应和内生融资需求偏弱下,10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3321亿元。”

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10月金融数据下行,除受当前实体经济活跃度不足、楼市低迷影响外,更多是季末透支效应的体现,符合今年以来金融数据波动的一般规律,并不代表宽信用进程逆转。

考虑到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购置升级等方面支出长期以来在制造业投资中占比较高,庞溟指出,其对后续推动信贷和社融增长而言确定性较高。在稳预期、稳主体、稳就业、稳民生、稳增长的政策背景下,庞溟预计,四季度货币政策整体上仍将维持适度宽松基调,社融数据仍将持续改善。流动性仍将保持合理充裕,但项目资金、实物工作量、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和弹性增强等因素有可能导致资金面波动性加大。

展望未来,王青预计,在季末透支效应退去、财政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增长的带动下,11月新增信贷有望恢复同比多增,各项贷款余额增速也将恢复上行,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仍是主要增长点。综合考虑我国现阶段情况,王青判断,本轮宽信用进程将会抵达年底,这也将为四季度及明年初稳定宏观经济运行提供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

不过温彬也提醒,在疫情反复扰动生产消费下,市场主体预期仍弱,叠加季节性效应,宽信用进程或有放缓;后续逆周期政策需进一步加力,在激活市场主体活力的同时,进一步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助力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