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补充贷款(PSL)连续放量,至11月末规模已突破3万亿元,创下年内新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央行公布2022年11月PSL开展情况,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新增抵押补充贷款3675亿元。期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31699亿元。
回溯数据来看,自9月以来,PSL月度净新增规模与期末余额逐月递增,已是连续三个月放量。
PSL是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于2014年因“棚户区改造”而生,发放对象为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进出口银行,主要功能是引导上述金融机构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发展,并为其提供期限较长的大额融资。
随着棚改工作接近尾声,自2019年5月起,PSL余额稳步下降。截至今年6月末,PSL余额降至2.62万亿元。然而,今年以来,各类政策性金融工具出台,成为托底基建、助力经济修复的重要资金来源,也使得PSL时隔两年多重新被“激活”。政策性金融历经多轮发力,其中包括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部署6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以及20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合计金额达到1.6万亿元。
多个迹象表明,政策性银行资金投放整体提速。截至10月末,农业发展银行贷款余额7.69万亿元,年内新增贷款同比增长97.7%。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迅速落地,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末,两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合计已投放7400亿元,有力补充了一批交通、能源、水利、市政、产业升级基础设施等领域重大项目的资本金。
“保交楼”专项借款工作也取得阶段性进展。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11月24日表示,截至目前,“保交楼”专项借款资金已基本投放至项目,资金投入带动形成一批实物工作量,有效促进了项目建设交付。
资产端加大信贷投放,意味着负债端也要相应加大资金筹措力度,这是PSL持续放量的主要原因。
农发行此前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称,将通过发行债券、吸收存款、向央行申领抵押补充贷款等渠道筹措资金。
近期人民银行公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为发挥金融对有效投资的支持作用,人民银行运用抵押补充贷款支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为基础设施重点领域设立金融工具和提供信贷支持。
天风证券郭其伟表示,抵押补充贷款重启,为政策性银行向实体经济释放更多利好提供了想象空间,其中基建等重点领域有望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在杠杆效应下撬动更多信贷需求。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