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下称“大湾区”)是国内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各式因子在域内跳跃:跨境资本、互联互通、科创金融等。

ESG是其中耀眼的因子。作为拥有强大金融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完备、集群优势明显的世界级湾区,大湾区将成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和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重要驱动力。

在可持续发展的引领下,大湾区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市场亟需一套评估体系来有效展示大湾区可持续发展实践情况和提升方向。


(资料图)

为更好地支持大湾区内部的可持续发展,汇丰与中国节能皓信环境顾问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节能皓信”)共同推出首个聚焦于大湾区ESG和可持续发展表现的指数——汇丰大湾区ESG指数(下称“大湾区指数”),持续追踪大湾区整体市场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并评估区域及城市、重点行业和公司的ESG和可持续发展表现,为不同机构、公司及个人提供具实际参考价值的指引,加快与提升其ESG的实践。

同时在更广范围内,推动不同城市政府和企业之间更紧密的协同合作,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区域经济体系。

在发布的《汇丰大湾区ESG指数报告》(下称“报告”)中,大湾区ESG行业子指数是区域指数之外的另一重点,该指数研究对象包括通信服务、可选消费品、日常消费品、能源、金融、医疗保健、工业和房地产八大行业。调研结果显示,大湾区八大重点行业的ESG表现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工业行业的ESG表现总体而言优于其他重点行业,医疗保健行业的ESG表现提升率最高。

行业表现外,投资者同样关注大湾区企业的ESG数据可用性、ESG数据质量/标准化与ESG数据透明度。

报告发布的公司子指数对大湾区一共470家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9至2021年财年间,大湾区内大型公司和中小型公司的ESG披露表现得分年均提高约40%。但就绝对披露表现而言,两者间差距逐年扩大。造成差距的原因包括:中小型公司在市场上的话语权相对较弱,同时相对缺乏获得专业咨询服务、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工具以管理ESG议题。

粤港澳大湾区ESG表现或将领跑全球

近期研究显示,全球各地对ESG的热情照旧维持在高位水平:81%的美国机构投资者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增加ESG产品的配置,几乎与欧洲持平。在ESG投资方面,欧洲领先全球其他地区,84%的机构投资者表示计划进行社会责任投资

中国国内ESG势头也在持续:政策与市场联动完善ESG生态,国内与国外在标准与监管不断接轨。

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大湾区在国家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依托其地理区位优势及经济发展基础,该区域也料将成为中国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绿色发展的先行地。

近年来,大湾区及区内各城市积极采取多项措施,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大湾区于ESG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

在ESG资本市场领域内,大湾区内部各城市表现亮眼。自2019年第四季度以来,香港、广州和深圳的可持续债券市场和ESG公募基金市场发展蓬勃,推动大湾区在绿色和可持续金融领域显著增长。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在绿色和可持续金融领域稳步增长。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Paul Chan)在今年6月发言称,2021年在香港安排和发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券规模于亚太地区排名第一,总额达313亿美元,占亚洲区绿色和可持续债券市场的三分之一。

广州成立了华南地区首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积极开展碳金融业务创新,广碳所数据显示,广州在碳配额累计交易量、总成交量金额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一;深圳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创新,出台中国内地首部绿色金融法律法规、落地碳减排支持工具,实现多项绿色或蓝色债券的“首单”突破。

产业链方面,大湾区已形成金融服务业、通信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产业集群。多样化的产业分布促进大湾区协同发展,为其高效调配资源、加快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大湾区内两套市场将发挥联动优势。香港的优势产业金融服务业可作为大湾区发展ESG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引导资本流入可持续发展表现较好的企业或项目;深圳则享有科技创新优势,拥有通信设备业、电子信息业等对科技创新和人才要求较高的优势产业,可吸引大量优质人才并带动区内信息、技术等发展要素的流动,助力区内产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广州的优势产业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广州重要的绿色支柱产业之一,广州也针对其另一优势产业海洋产业出台《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探索发展蓝色碳汇,推动区内蓝色经济的发展。

工业行业持续保持ESG优势地位

全球范围内对ESG的看法日益突显出全面行业与区域ESG生态的重要性。

为全面了解大湾区ESG脉动,汇丰与中节能皓信开发的大湾区ESG指数采用微观和宏观结合的评估方式,从环境、经济与社会发展、公司治理、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到政策等不同视角,系统地评价大湾区的ESG表现。并在每个一级指标下分设多个二级指标,以全面评估大湾区整体、城市、区内重点行业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表现。

公司子指数则从微观层面设置了五个一级指标,包括环境、社会、治理、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外部验证,全方位评估公司的ESG表现。此外,还增加了一个调整因子—ESG声誉,将ESG相关的负面和争议事件的影响纳入评价体系。

大湾区ESG区域指数是对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整体表现的综合评价,涵盖了对政策、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公司治理以及绿色和可持续金融五大方面的评估。区域指数以2019年第四季度为基期,基点设为100.00。

根据趋势,自2019年第四季度开始,ESG区域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并于2022年第三季度达到114.68。

大湾区ESG区域指数框架之下,进一步衍生了子指数:大湾区ESG城市子指数、大湾区ESG行业子指数与大湾区ESG公司子指数。

大湾区行业子指数侧重于行业层面,该指数用以反映大湾区重点行业的ESG和可持续发展表现。在综合考虑大湾区的产业结构、指数选取了通信服务、可选消费品、日常消费品、能源、金融、医疗保健、工业和房地产这八大重点行业作为研究对象。

调研结果显示,八大重点行业在调研期间内的ESG表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不同行业间的ESG表现存在差异。ESG表现相对落后的行业也正在快速追赶其他行业,例如医疗保健和日常消费品。

工业行业在大部分时间中保持领先地位,并为表现最优的行业。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工业行业在温室气体排放、污染物排放和自然资源使用方面对环境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监管部门对该行业的ESG表现的监管力度相对更强。

医疗保健行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起步较晚,其于基期的指数值最低,但提升率极高。受益于宏观政策,近三年医疗保健的ESG表现,特别是ESG披露及应对气候变化两方面的增长显著。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医疗保健行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表现水平有显著提升,但相较于其他重点行业,其仍处于较为落后的位置。

在2019年第四季度,可选消费品行业在八大重点行业中的ESG表现最佳,但自2020年第一季度开始,被工业行业反超;日常消费品的ESG表现在近期的提升率位居第二;工业和通信服务行业的ESG表现在近期提升率较高。

大湾区内部大中小公司ESG披露逐步分野

不同的微观细胞构成了宏观生态,在大湾区ESG,企业与公司自身的ESG管理为重要一环。

对于公司而言,ESG报告作为重要的沟通工具,能使自身的可持续治理,战略方向和近期表现都更透明地展示给利益相关方。而ESG信息披露的广度与深度也一定程度表明了公司在ESG和可持续议题上的管理情况。

大湾区ESG公司子指数捕捉了这一微观层面。通过对大湾区一共470家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表现进行分析(大型公司140家,中小型公司330家)后,结果显示,大湾区内公司层面ESG信息披露整体表现逐年稳步提升。

其中,大型公司披露表现快速稳步增长,2020年和2021年分别按年提升20%和17%。中小型公司披露表现的提升速率呈现加速趋势,2020年和2021年分别按年提升13%和25%。

但二者间的分野正在逐步扩大。根据报告调查结果,大型公司ESG信息披露表现连续三年优于中小型公司,且差距逐渐拉大。以2021年的数据为例,大型公司和中小型公司的整体表现得分分别为58.56和33.80。

在各个二级指标披露表现上,大型公司也明显普遍优于中小型公司,具体分值相差超过20分的指标占63%,其中社会层面二级指标的差距最大。

然而,在治理层面二级指标公司的董事会性别多元化当中,中小型公司的女性董事占比表现优于大型公司。但本调研在行业部分也观察到,行业之间整体表现仍然存在较大差异,这侧面反映出行业内部的对比压力一定程度推动了中小型公司的ESG披露与管理。

整体资源受限是中小型公司落后的主要根源。中小型公司在市场中的话语权相对较弱,受到投资人的关注不如大型公司,在主动获取可持续市场融资方面能力也相对有限,中小型公司在ESG信息披露以及自身ESG管理方面显示出动力不足。

整体看,中小型公司的ESG发展阶段整体落后于大型公司。因此,为了减小大型公司与中小型公司之间的差距,大型公司不仅需要提升自身的ESG信息披露与管理,也需要在市场趋势方面提供积极影响,为中小型企业的ESG发展提供方向。如,更多处于高附加值领域和价值链上游的大型公司,可能对供应商和商业伙伴提出的更高的ESG要求,成为推动中小型公司ESG发展的前进动力之一。

“大湾区企业的低碳转型对落实”双碳“战略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汇丰负责人在报告发布时表示,金融机构在此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绿色金融产品为其可持续发展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另一方面也可利用其庞大的客户网络,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资源对接和协同创新,为产业绿色转型提供多渠道的支持。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内容